>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山东高校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团队荣获省五一巾帼标兵岗

佚名 2024-05-29

团队成立于2010年,现有成员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博士17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政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海外杰出青年、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标兵等10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注重教育,培育道德

崔艳秋教授带领团队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初心,积极践行“四个好老师”“四个引领”“四个统一”职责,全面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汇聚巾帼力量,紧密服务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砥砺前行、开拓求索,凝聚了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我们致力于培养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赋予课程教学新的内涵。依托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持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课程、首届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编辑出版的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战略新兴领域“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已获教育部审批; 通过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思政、课程、教材、教法、教研”全方位数字化应用创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助力培养大工匠式建筑领域的卓越人才,形成了显著的示范效应,荣获2022年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山东建筑大学在职研究生_山东建筑大学_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科技创新、服务社会

团队面向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聚焦未来产业碳中和战略需求,融合产学共识、产学研合作,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装配式低能耗建筑体系、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领域持续创新。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华夏建设科技奖、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奖等10余项奖励,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与创新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近年来,团队积极服务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汇集科研创新成果,编纂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建筑太阳能一体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图集等50余项国家、省部级技术标准,引领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团队研发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累计转化50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年经济效益1800万元,推动了我国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升级发展。团队研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应用于山东省1万余户传统农家乐节能改造,节能减碳效益显著,同时提升了农家乐宜居性和农民生活幸福感; 应用于济南市历下政务大楼等既有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助力城市更新和低碳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示范推广、协同发展

近年来,在崔艳秋教授的带领下,绿色建筑技术团队勇担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崔教授注重在校园内分享成功经验,受人才处、发展规划处、土木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电子学院等单位邀请,开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导师带头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青少年教育大赛、课程思政大赛等,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奖20余项,形成了辐射带动效应。

同时注重在国内高校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我校承办的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开展跨领域、跨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分享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研成果。多次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电力出版社、山东大学等机构邀请,到全国高校作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主题报告,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示范效应。

山东建筑大学在职研究生_山东建筑大学_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积极落实教育部“东方经验带动西部教育振兴”要求,定期与中西部高校举办“云教育研讨研讨会”和“MOOC西行记——同步课堂”。崔教授带头在同步课堂上展示思政课和双线课堂教学。新疆塔里木大学安巧霞教授评价:“听崔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像山间流水的声音。崔老师的课堂是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课堂,更是思想升华的课堂,让南疆学子享受山东建筑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

近年来,团队荣获国家级思政课教学团队、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优秀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以推动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教育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统筹抓好优秀队伍建设与管理,结合我校绿色建筑教育特色,努力打造一支能培养城乡建设领域优秀人才的先进集体,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建设强国、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时代女职工的巾帼力量与风采,迎风破浪,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信息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微信编辑 | 李若帆

初评 | 鲁豫

编辑 | 肖建伟

最终审核 | 刘在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禁烟通告:打造文明校园,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关于校园内禁止吸烟的通知

为营造文明的校园教书育人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根据中央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有关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的通知》精神,自2016年12月1日起,学院内所有公共场所(专门划定的吸烟区除外)全面禁止吸烟。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学院内禁烟事宜作出如下规定:

1. 禁烟区的划定

空间范围:学院两个校区全部区域,包括公园、涵园、艺部楼、练习室、排练厅、工作室等教学实训场所,院系、部室、办公室办公场所,各类餐厅、运动场、厕所、水房、澡堂、学生宿舍等生活娱乐场所,以及消防区等公共区域。

时间范围:戒烟之日起的所有工作、学习、娱乐和生活时间。

人员范围:全体师生、工作人员及其他进入学校的人员。

二、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

学院各院系、处室、部门要利用会议、课堂、讲座、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开展禁烟宣传教育。在校园明显位置设立禁烟标识、禁烟监督电话,在多处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等提醒标识。通过纸质、网络等多种宣传方式,普及禁烟知识,让远离烟草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要积极及时劝阻吸烟,帮助吸烟者戒烟,共同营造良好的无烟氛围。

3.建立戒烟长效机制

学院校园内严禁售烟,全院开展“无烟办公室”、“无烟教室”、“无烟宿舍”、“无烟校园”等活动,学生处、团委及相关社团成立校风巡查队,学院把禁烟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完善督导检查机制。

4. 设置临时吸烟区

学院在校园室外区域设立了指定吸烟区,吸烟者只能在此区域内吸烟,不得超出范围,具体设置如下:

1.金牛校区:

1.在玫瑰园;

2.汉园与贡园之间,汉园侧门附近;

3.南潮南侧;

4. 图书馆与木星星座之间靠墙的空地;

5.桂花园商业街;

6.剧院南侧;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_四川电影电视学园_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事件真相

7. 土星以东。

指定吸烟区应当设立“临时吸烟区”和“吸烟有害健康”标识。

2.安仁校区:

1、公园喷泉水池旁;

2、影视中心门口;

3、科举馆后门;

4.剧院前门靠近正门;

5、戏楼正门紧邻科举殿;

6.剧院在图书馆方向;

7.剧院位于月球方向;

8.汉源紧邻广祥湖;

9.汉源南消防通道;

10.汉源北侧消防疏散通道;

11.一埠楼广场;

12、彗星星座天井的露天区域;

13.海星座天井露天区域;

14、天星星座庭院露天区域;

15、水象星座的庭院内的露天区域;

16、土星星座的庭院里的露天;

17、月亮在庭院露天;

四川电影电视学园_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事件真相_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18. 太阳宝座庭院的露天区域。

五、违反禁烟规定的处罚

在校园吸烟区以外区域吸烟的,每次将被处以100至300元罚款,视情节轻重。

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参与控烟活动,为创建更加健康、洁净、文明、优雅的四川电影学院校园而努力奋斗。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委员会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016 年 11 月 22 日

附件:教育部《关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禁烟的通知》

教育部禁烟令

关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禁烟的通知

教基函[20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吸烟有害健康,校园吸烟不利于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利于营造清新的教书育人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禁烟控烟工作,对于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关于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现就各级各类学校禁烟工作通知如下:

1.中小学、幼儿园全面禁止吸烟。凡进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得吸烟。校长是学校禁烟工作第一责任人,不仅要起到表率作用,还要抓好组织落实具体工作,加强学校治理,完善禁烟措施。在校门口显著位置设立“无烟校园”或禁烟标识。学校不得设置吸烟区、摆放吸烟用具、张贴烟草广告或以烟草品牌命名学校、教学楼。学校食堂不得销售烟草制品。非学校人员进入校园时,要做好禁烟宣传和劝导工作。

2.严格限制高校内吸烟。所有高校建筑内严禁吸烟,不设吸烟室,在显眼位置设立禁烟标识和学校禁烟监督电话。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室外空旷区域设置少量吸烟区,并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等明显引导标识和提醒标志。吸烟区设置应符合消防要求,远离师生聚集场所和必经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应安装烟雾报警器、视频设备等装置,加强对吸烟情况的监控,杜绝人员在相对独立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吸烟。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有吸烟习惯的师生戒烟。

3.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世界无烟日、新生入学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课堂、讲座、党团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禁烟教育。讲解吸烟的危害,普及基本医学知识,让远离烟草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让吸烟者戒烟成为时尚,劝阻吸烟,拒绝二手烟,共同营造无烟良好氛围。

4.建立禁烟长效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禁烟工作的检查指导,对不落实禁烟规定的学校进行查处举报。学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禁烟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教职工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设立禁烟督导员,加强禁烟日常动态监督。

教育部

2014 年 1 月 17 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