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重点产业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上海不断强化生物医药研发基础,着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生物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关系人类健康福祉的“朝阳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灌溉这片沃土。
那么如何培养生物医药行业的优秀人才呢?
东华大学提交了自己的答卷——
集中校园,东华大学人才济济
立足国家战略,为生物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区域经济发展、上海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2022年。 2022年,东华大学正式成立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为打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攻坚战,我校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东方学特聘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上海市纳米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拥有中法国际健康诊疗联合研究院、东华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东华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等重要科研基地,为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发展做出了贡献。
经过多年发展,学校现有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医学),2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医学) )。生物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建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工程”,正在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三级教育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近100%,毕业生质量受到企业和机构高度重视,持续为生物医药行业贡献青年人才。 (数据截至2023年9月)
东华大学对社会充满信心
东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不仅强化自身体系,还通过密切的双向合作,追求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发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交流互鉴,促进创新人才发展。模型基于以下内容。我们肩负着连接产学研的重任,肩负着培育人才、走向生物医药美好未来的重要责任。
2023年6月,东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松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签署《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对接备忘录》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初步清单,包括建立专业智库、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我们正在建立创新中心,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两年来,已有30余名大学毕业生在浩海生物、复宏汉霖等松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企业就业,让他们在松江学习、在松江就业、在松江留住人才。创新的沃土。 (数据截至2023年6月)
G60联合秘书处多年来关注东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与东华大学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和技术。今年1月,G60联合秘书处召开生物医药领域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接会,双方就未来人才招聘、企业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合作。
近日,东华大学“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签署协议,战略共建生物学院免疫学与感染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具有专业领域、人力资源和研究生资源优势,并展开长期合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能力。我们尊重双方立场,促进学术领域的发展……
陈歌、陈凤伟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式之一,校企合作是学生与社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目前,东华大学物理与医学工程学院正在构建“科创基地”和“实践基地”两大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正在开展中法健康诊疗国际联合实验。上海市科研基地、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上海药欣怡药业有限公司等数百家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培养提供平台和保障。创业就业。
展望未来,东华大学将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将最优秀的人才和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融入到国家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并转化为现实。我会尽力。通过人力资源联合培养,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赢,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积极发展做出贡献。
关注“东华大学本科招生”标题,获取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东华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信息来源:东华大学官网/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