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这些主张、结论和担忧都完全违背了技术的真正含义。事实上,我们有大量的例子(例如炼油厂和合成橡胶厂的情况)可以让我们无需猜测地解释什么是自动化及其效果。
自动化并不以“技术”为特征。与任何技术一样,自动化主要是一个思想系统,其技术方面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第一个概念非常抽象。在看似变化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有稳定且可预测的潜在模式。第二个概念涉及工作的性质。这项新技术不同于早期强调技能作为综合工作原则的单件生产,也不同于亨利·福特以产品为导向、注重工厂原则或工厂整体的大规模生产概念。大量使用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新技术强调流程,将其视为集成和协调的整体,旨在生产最佳流程,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投资持续生产最多样化的产品。事实上,过程中的变化和可变性越少,可以生产的产品种类就越多。
最后,新技术包括控制概念,旨在维持手段与目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自动化需要提前建立关键机制,使生产过程能够有预先配置的自动启动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可能非常简单。
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赔部门会选择需要特殊处理的保单,例如文件不完整、数据不充分、受益人未知或权利未知等,工作人员会根据个人情况对此类保单做出回应。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天内学会如何处理这些特殊情况(或设计一台机器来处理它们)。因此,98%的常规保单都可以顺利、快速地处理,即使这些保单的计费方式不同。由于可以适应数千种不同的情况,例如受益人之间的分配,简单的单独处理足以提供足够的控制以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复杂的控制机制,例如实施“反馈”实践,将流程的结果反馈到之前的生产阶段,以保持流程平稳运行,并在必要时纠正流程。
最简单的例子是蒸汽机中的“安全阀”。锅炉内大量的蒸汽将安全阀推高,直到多余的蒸汽通过敞开的气孔排出,降低了锅炉内的蒸汽压力。阀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关闭气孔。在生物世界中,腺体也是按照这个原理运作的,高射炮的电子控制系统也使用反馈原理。
然而,这种控制机制在自动化技术中并没有发挥重大作用。最重要的是流程中内置的控制,通过消除流程无法处理的情况或通过调整流程以产生计划的结果来维护流程。光滑的。
只有彻底考虑这些概念才能有效地使用机器和装置。
只有经过这样的概念反思,这些重复性任务的机械化才变得可能且经济。一台机器可用于将原材料输送到另一台机器,改变机器内原材料的位置,或将原材料从一台机器转移到另一台机器。所有涉及原材料的操作(大规模生产方法需要许多简单、重复的任务)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机器安装和定期检查(例如机器温度是否过高或工具是否太锋利)等调整也可以机械化。
然而,这种“机械化”并不能代表自动化本身。这只是“自动化”的结果,并不是自动化的本质要素。有很多例子可以在不使用单一传送带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生产,例如在票据交换所对支票进行分类。您将看到许多成功自动化的示例,而无需使用任何“自动化工具”甚至“按钮”。
因此,在自动化过程中,技术、工具和原理是由任务决定的,并且因任务而异。自动化并非由这些元素组成,自动化也不完全与技术、工具和原理的应用联系在一起。自动化是一个组织工作的概念,因此它不仅适用于销售组织和管理任务,也适用于工业生产。
Peter Drucker 《管理的实践》 摘自第3 章,第18-20 页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