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男流77。众所周知,中国人都是物质主义者。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被称为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是如何确定的?今天我想介绍一些唯物主义的概念。
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哲学有两个基本思想流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1. 在基本的哲学问题上坚持物质的第一本质和心灵的第二本质。换句话说,先有物质,后有精神。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换句话说,世界是物质的。
3、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换句话说,意识依赖于物质。
4、人类的认识反映了客观存在。
简单地说,唯物主义就是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并客观存在,意识依赖于物质。
——唯心主义作为反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流派,主张心性第一,物性次要,即先有心,后有物。我不会在这里讨论太多细节。
根据原理的多少,唯物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一个起源,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二元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和运动的双重起源,也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区分自然运动和人类运动,也不区分人类运动中的生产、实践和思想;它认为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并且可以用时间来统一衡量。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式
纵观历史,存在着多种不同形式的唯物主义,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简单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早期历史形式。它否认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并将世界的起源归因于物理物体。例如,我们试图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空气、运动、阴阳。
五行学说:古代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根本。例如,东汉王充说:“天地与气相合,万物自生。”北宋张载说:“无气则无虚,无气则无虚。”我相信“不存在”。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世界是一团永远燃烧的活火”。
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一种叫做气的非常精细的流体物质组成的,主张气一元论。例如,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由物质、统一的气构成的,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行动:荀子还提出了“神生于形”的宝贵命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震解释了神与形的关系:“神即是形,形即是神。”因此,有形则有神,形消失则神也消失。 “这些只是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基于直觉经验和相对肤浅的自然认识的理论表述,缺乏一定的科学证明或严密的逻辑系统,因此缺乏直观的属性。
2.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形而上唯物主义)
现代形而上唯物主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唯物主义,广义是指从形而上学角度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是指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二次唯物主义。 16世纪至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式。从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角度解释自然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流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7、18世纪西欧的形而上唯物主义。它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本质,并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是世界一切变化的基础。除了增强物体之外,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并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尔(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形而上唯物主义还包含一定的辩证成分。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总结了1840年代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杰出成就,特别是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G.W.F.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性核心”和“根本核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是哲学的重大变革。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性,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完备性,用唯物主义来观察社会历史,阐明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吧。看完后请点赞并关注我们。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