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关于实践概念问题(实践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小条 2024-10-09

黑格尔将实践与知识进行了比较,列宁也在两处进行了摘录和改造。黑格尔曾说过,“在理论概念中,主观概念作为普遍的、自我定义的东西与客观世界相对立,它从客观世界中为自己汲取一定的内容和内容”。然而,“在实际概念中,这个概念与现实相对立。”

列宁基本上又把这句话向右抄了一遍,说理论和实践的概念应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的领域,第一个“真实”被“实际”取代了。在其他地方,黑格尔说,“这个观念比上面提到的知识观念更高,因为它不仅是普遍的,而且具有纯粹真实的东西的特征。”。

291c1702e8454c42b1e97db21a996df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9054170&x-signature=WO5q5etpXaM66EW0RcFk9sVPFQw%3D列宁用唯物主义修改了这个说法,写道: “实践比(理论)知识更好,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论点。毛**曾在《实践论》中引用过这段文字。两者的意思相同,但后者更具体。

在这个比较中,黑格尔指出:知识和实践有一些共同点。换句话说,两者都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实践具有简单现实的特征,而知识则没有。信息非常丰富。我前面提到,在黑格尔那里,实践概念是由认知概念转化而来的,是认知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践概念包括但超越认知概念。

黑格尔的推论是:知识首先是有限的知识,是理智的知识,即康德意义上的知识,因此这种知识具有普遍的主观形式,但它是不确定的,即是抽象的。而空虚,我们就需要从客观世界中汲取内容来充实自己。

通过这个过程,理解的概念变得明确和普遍。然而,对于黑格尔来说,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是相同的,因此知识概念成为一个自我定义的概念和一个肯定的概念。

这是一种实践,主体实际上是主动的。因此,实践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自我定义的、主动的、主动的,因此是真实的。当然,这是猜测的集合,但无论如何,黑格尔断言实践优于知识。这种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

c95dbf18a7e84b51bc135ba7ad5683f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9054170&x-signature=37fWJ7wuN6vSVKtHb6A6Djn0I2U%3D黑格尔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实践必须以普通知识为指导,普通知识与知识相同,但它具有远远超出简单知识所能具有的特征,它是一种物质力量,一种客观力量。 “眼前的现实。”例如,氢气和氧化被用来合成水,但合成氢气和氧化成水不仅是人类常见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合成氢气和氧化)。 (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产生改变世界的实际效果。

为什么实践优于认识呢?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是主观需要与眼前现实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理性的统一,这些都是认识的统一。性与感性、知觉与实践的统一、知觉与实践的统一。主观与客观,或者说认识,是实践的纽带,实践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因此,毛泽东**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提高到第一位,认为人的认识完全同实践密不可分,否定实践的重要性,否定认识脱离实践。”我们拒绝一切错误的割裂论。”列宁说。这:实践比(理论)理解更好,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的真实性。 ”

我们来谈谈一些常见的误解。有人把列宁的上述话理解为:实践既有普遍性,又有现实性,而知识既没有普遍性,也没有现实性。因为所谓普遍性是指实践的普遍性,而理论知识则不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这种解释与黑格尔的本意无关。其次,集体实践不能被认为是盲目实践、脱离认识。第三,有些人把理论认识与理论研究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理论研究是少数人的工作,但理论理解只要参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对于实践活动来说,一定的理论理解是必要的。

实践永远是改变世界的活动。这是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也是所谓实践观念的内涵。这引起了很多讨论。一个问题是: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否一定包括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和物质活动?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都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即感性物质活动。

a8f1971c2fe048a48883341dbc241ac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9054170&x-signature=BqB%2BSIwTJszii2Xf5NaTSG5AbW0%3D 我们改变世界的活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例如,发表演讲或唱歌并不会实质上改变任何东西,但它确实改变了观众的思维。这是否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活动呢?也有人认为,不一定改变世界的活动,如果有实际意义,就应该纳入实践范围。山地游览和所有其他活动。

我认为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描述的实践概念是比较准确的。这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但首先是物质活动。毛**在《实践论》中并没有否认人类的精神活动也是实践活动。艺术和政治活动是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它们不是物质活动。

然而,这个概念过于宽泛,如果本能活动也是实践活动,则可能行不通。因为本能活动不是有目的的活动,但实践才是有目的的活动。本能活动实现了一定的目的,但执行活动的主体却没有目的。如果我们把本能活动视为一种实践活动,那么动物活动也是实践活动,人类活动和动物活动没有区别。

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有两个主要问题。观察是一种实践吗?思考能否算是一种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观察不能说是一种实践活动,因为观察是一种认知活动,理解和实践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当观察被描述为实践活动时,理解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观察当然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感性活动,但它不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问题是,天文观测是实践吗?我们知道,观测不仅对于天文研究是必要的,对于所有的科学研究也是如此。一方面,自然科学进行实验,但另一方面,尤其是天文学,有很多东西只能观察。

dfd6533319414f60bdf23c8beb565f6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9054170&x-signature=7RdEmwAiybbZXRY5MUM%2BcsbZDgg%3D 虽然观察通常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不是实践活动,但有些观察很难与实践或实验区分开来。天文观测使用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测设备,但也可以简单地称为观测。然而,有一些观察结果与实践无法区分。例如,我们使用人工方法来创造一些东西,然后观察它。这与实践没有区别。

这与使用高能加速器碰撞原子核并观察发射的基本粒子有何不同?这是一个实验。然而,因此不应将观察与实验混淆。有的同志之所以说观察也是实践,是因为观察可以确定真理,如果观察不是实践,就会影响实践作为唯一标准的地位。在我看来,有很多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实验就可以通过观察来确定,但这并不影响观察是一种实践的命题,反而混淆了它的界限。知识和实践。

思考算不算实践?当然思考不算实践。观察仍然是一种感性活动,而思考则是一种理性认知活动。如果思考也是实践,那么理解和实践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然而,就像观察一样,思考在某种意义上也不是实践。

观察和思考是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观察或思考的欲望。比如,做计算或者练习算术,相对于实际做起来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练习。特别是思维活动应该与思维理论相比较,观察活动应该与观察理论相比较,并且应该是实践活动。

心智理论的基础是什么?思想理论的基础当然是客观世界和社会存在。思想理论必须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存在。但它是否应该反映我们的思想活动呢?我们想让它反映我们的思维习惯吗?逻辑不就是我们思维训练拼凑出来的吗?因此,思维理论与思维活动的关系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也是一种修行(当然,思考和观察不能称为基本修行)。然而,人们并不普遍认为思维就是实践。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