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不同。但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理解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之间的区别。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对于我这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似乎是流畅、轻松、平易近人的。然而,我认为大多数人读不懂马克思的《资本论》。
为什么?最近好像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忍不住想写点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不管对错,都是供大家娱乐的。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之间的区别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亚当·斯密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道德哲学,追随老师哈奇森的古典功利主义,思考“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1751年,史密斯回到母校格拉斯哥,担任教授,并讲授逻辑哲学和道德哲学。
马克思也学的是哲学,但他1841年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以自然哲学为中心,重点探讨一切现象(尤其是抽象概念)的原因和起源。后来他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
作为一个对西方思想史知之甚少的初学者,我猜想,道德哲学(逻辑)和自然哲学(辩证法)的区别是《国富论》和《资本论》(不是只是(个人)猜测,我不数)。
道德哲学,又称伦理学,是研究善与恶、是非、权利与义务等概念的哲学分支。自然哲学是对自然的解释,或多或少包括形而上学的视角,而形而上学是对世界本质的研究,是在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对世界本质的推测。
更详细的统计显示,亚当·斯密一边有培根、霍布斯、洛克、休谟、边沁、罗素等英国哲学家,马克思一边有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等德国哲学家。名字都排好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也许你可以看到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之间哲学偏好的差异。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