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湖南新高考方案;湖南新高考方案实施还可以复读吗?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根据方案,我省新高考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中开始实施。和现行高考“3+X”且文理分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不同的是,湖南新高考使用的是“3+1+2”模式,不分文理科。“3+1+2”包括——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首选科目: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必选且只选1门;再选科目: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
2021年起,普通高校将依据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两依据、一参考”。毫无疑问,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魔咒将正式被打破。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
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实施方案》提出,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任务便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的对象为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其中,“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门科目,考试内容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内容;“选择性考试科目”(简称选考科目)为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考试内容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规定的相关内容。
在考试安排上,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9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考试集中安排在高中二年级进行,考试成绩终身有效。选择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安排在高考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结束后进行,考试成绩按相关规定计入高考总成绩,当年招生录取时有效。
【解读】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体系,这是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职单招录取的主要依据,也是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参考或依据。合格性考试科目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每年考试一次,安排在高中二年级进行。
选择性考试成绩则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高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特长,从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其中,考生首先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安排在6月份统一高考后一并进行,考试成绩当年高考录取有效。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整体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
为了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将学生参与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劳动活动等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从学生进入高中一年级开始,普通高中学校客观记录学生在校学*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普通高中学校负责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写实记录工作,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整理遴选的相关信息统一导入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按照“谁使用、谁评价”原则,招生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人才选拔培养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解读】
今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6年,我省制定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相关规定,《实施方案》以该文件为基础,明确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其中:
思想品德以学生自我写实记录为主要方式,考察重点: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主要记录志愿服务内容、个人奖惩情况等。
学业水平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集中上传平台。考察重点: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记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成绩、研究性学*与创新成果等,具有优势的学科学*情况,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等。
身心健康以学生自我写实记录为主要方式,考察重点: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主要记录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主要结果,日常锻炼、体育比赛、运动特长、卫生*惯方面的突出表现,应对困难和挫折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艺术修养以学生自我写实记录为主要方式,考察重点: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主要记录在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戏剧、戏曲、影视、书法、摄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突出表现。
社会实践以学生自我写实记录为主要方式。考察重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主要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等。
从2018年12月起,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正式上线,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投入使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已于去年12月底组织完成学校、教师和所有普通高中学校2018级高一学生的EEID(湘教云个人电子)注册工作,并组织学生上传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截至目前,已有24万学生上传了材料。
关键词【招生录取】
考试科目“3+1+2”,“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录取
《实施方案》提出,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普通高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模式进行录取,即,依据考生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
具体而言,自2021年起,高考科目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组成。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生还须参加专业术科考试。
全国统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6个语种。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由教育部组织命题,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组织考试。外语科目只考一次,条件成熟后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选考科目则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中,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必选且只选1门,再选科目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
在湘招生各普通高校须根据教育部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招生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并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备案后,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和普通高校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一经公布不得擅自更改。
【解读】
考试科目和录取模式的改变,是此次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实施方案》明确了新高考的考试科目构成。从2021年起,新高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学业水平选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分为1门首选科目(物理、历史科目中2选1)和2门再选科目(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4选2),即“3+1+2”模式。值得考生特别关注的是,报考普通高校时,其选考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关键词【计分方式】
全国统考科目及首选科目为原始分,再选科目实行赋分
实行新高考后,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根据《实施方案》,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卷面总分各为15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而选考科目成绩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考试卷面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数后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为了公平公正,《实施方案》还提出,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等因素予以确定。等级赋分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解读】
等级赋分是新高考改革中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改革的难点。之所以要将物理和历史列为首选和必选科目,是因为其分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新高考将物理和历史作为必选科目之一,符合国家选才的目标导向,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规律。
另外,要对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其原因在于,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四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两个科目,会出现考试科目不同、试题难度不同、考生群体不同,各科目的原始成绩不再具有可比性,自然也不能直接相加。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成绩以等级呈现、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转换赋分,也就是把按原始成绩计算的“绝对分”转换为按等级排名计算的“位次分”,保持考生每个考试科目的原始成绩排名顺序不变,才能较好地解决不同选考科目之间成绩可比性和可加性的问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我省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省考生总量大的特点,特意优化选考科目中再选科目的考试赋分办法,使不同科目间的考试成绩可比,同时保持每门再选考试科目内学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公平公正。
关键词【录取批次】
2021年起高考合并录取批次,物理、历史分类投档
根据《实施方案》,新高考录取方式也会有较大变化。2021年合并录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同时,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普通类专业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体育类、艺术类专业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及相应的术科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解读】
和现在按文理科两类分列计划、分开投档录取不同。新高考由于不分文理科,高校在确定招生计划时,将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确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时,将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划定;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分别排名、录取。
录取时,也不再按现在分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职专科批等分批次投档,自2021年起,合并录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只分为提前批和非提前批招生两批次。提前批主要安排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生专业;非提前批安排所有普通本专科招生专业。
关键词【志愿填报】
“院校专业组”模式,分段填报
从2021年起,考生填报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将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将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由现在的“院校”调整为“院校专业组”。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相应的院校专业组。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
具体操作时,根据实际参考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分三段填报志愿和录取。高考总分位于第一段的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投档录取;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与第二段考生一起填报志愿后,再进行投档录取。以此类推。第三段志愿填报和录取后,如仍有院校专业未完成计划的,实行征集志愿。
【解读】
新高考实施后,我省仍主要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根据本人的选考科目,对照高校提出的科目要求,填报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实行“院校专业组”的志愿设置,满足了招生院校不同专业或学科的个性化选才要求,保障了高校招生自主权。也保证了考生的充分选择权,构建了高校科学选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衔接机制。
实行不分批次、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可以使每段考生选报高校的定位更加合理,填报志愿更有针对性,可以有效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例如,高考总成绩位于第一段的某考生,如果在第一段录取时落选,还可以参与第二段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增加了录取机会。
关键词【分类考试招生】
2020年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实施方案》提出,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进一步改革完善我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高职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下同)单独招生政策,稳健推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招生相对分开,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力争2020年使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春季组织实施,通过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现学生的合理分流。建立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体系,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选拔制度,文化素质考试科目可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测试要充分体现职业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
【解读】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是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形式,是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的。我省根据实际建立了以高职(专科)单独招生为主、辅以五年制大专、对口升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体系。
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将高职院校的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选拔和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从而减轻高考的备考负担。
定了!湖南高考改革方案公布:确定“3+1+2”模式
中国教育报长沙4月23日讯(记者 赖斯捷)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于今日公布。方案明确,湖南将实施“3+1+2”模式,即3门全国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起,普通高校按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录取学生。
改革后的湖南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普通高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模式进行录取,即,依据考生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
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由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共同组成。其中,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门科目,成绩终身有效。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考试科目(简称选考科目)为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在高考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结束后进行,考试成绩按相关规定计入高考总成绩,当年招生录取时有效。
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科目只考一次,待条件成熟再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选考科目又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两类。其中,首选科目为物理、历史,学生从中必选且只选1门;再选科目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
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全国统考科目成绩,按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选考科目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4门再选科目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赋分满分为100分,起始赋分为30分,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等,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同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等因素予以确定。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湖南将成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从学生进入高中一年级开始,普通高中学校将客观记录学生在校学*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将学生参与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劳动活动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在录取方式方面,湖南的政策是2021年合并录取批次,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另外,湖南将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力争2020年使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通过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现学生的合理分流。
湖南新高考方案落地,有这些重要变化
湖南新高考方案落地,有这些重要变化
选考科目时长75分钟 招生计划编排为“院校专业组” “一本二本三本”合并为本科批
2021年,是湖南“新高考元年”。全新的高考模式也将在选考科目、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录取控制线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12月29日,《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出炉。作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落地方案,无论是考试还是招生录取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2021年1月23日-25日,我省还将首次举行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也将完全按照《实施方案》执行。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选考科目
每科考试时长由90分钟调整为75分钟
【政策】根据新高考方案,湖南将按照“3+1+2”的模式进行,高考总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为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为、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转换后的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按照《实施方案》,选考科目每科考试时长由原规定的90分钟调整为75分钟。各科目具体考试安排为:首选科目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再选科目6月9日8:30-9:45化学、11:00-12:15地理、14:30-15:45思想、17:00-18:15生物,再选科目一天之内考完。
【解读】这样的调整是根据教育部统筹,第三批参与高考改革的湖南、广东、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重庆八省市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科目顺序安排及考试时长保持一致。
招生计划
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
【政策】以往我省各类招生计划均按文、理科编排,取消文理分科之后,该如何编排呢?《实施方案》明确,将按照首选科目分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编排。同时,按平行志愿投档的院校专业的计划编排由“院校+专业”调整为“院校专业组”模式。
【解读】什么是“院校专业组”?我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解释,其指的是某一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也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须分别设置院校专业组。
举个例子,“A大学专业组4”选考科目要求为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不限,包括通信工程等若干专业;“A大学专业组5”选考科目要求为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包括临床医学等若干专业。如考生拟报考A大学通信工程和临床医学2个专业,则应填报 “A大学专业组4”和“A大学专业组5”两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并分别在两个院校专业组中填报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专业志愿。
录取批次
合并录取批次,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
【政策】《实施方案》规定,将原有的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批。同时,投档录取按专业类别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专业招生按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进行录取;艺术类专业按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进行录取;体育类专业按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进行录取。
【解读】“合并录取批次”意味着“一本高校”时代正式结束。业内人士分析,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办学主体作用,激励高校注重内涵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专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进而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加考生选择范围,引导考生结合个人志向、学科兴趣、个性特长,更为理性地选择自己比较心仪和向往的学校和专业。
志愿设置
志愿个数增加
先填本科志愿再填专科志愿
【政策】按照《实施方案》,本科提前批志愿设置:普通类和体育类中,原顺序志愿(分一、二志愿)结构,调整为单个志愿,设置1次征集志愿。原平行志愿结构的由10个院校平行志愿调整为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艺术类由原10个院校志愿调整为30个志愿。
本科批志愿设置:普通类的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志愿合并,设置为“特殊类型志愿”,设1个院校志愿。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民族班和预科班志愿与非定向志愿合并,设置为“普通志愿”,志愿个数由原10个院校志愿调整为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征集志愿次数由原1次调整为2次;艺术类由原10个志愿调整为30个志愿;体育类由原10个院校平行志愿调整为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征集志愿次数由原1次调整为2次。
专科提前批志愿设置:增设1次征集志愿。定向培养士官志愿由原10个院校平行志愿调整为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高职专科批志愿设置:由原10个院校平行志愿调整为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填报志愿时同时填报本科和专科志愿,但实施新高考后,将改为本专科分开填报志愿,即本科先填报志愿并录取,本科批录取结束后再填报专科志愿。
【解读】志愿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选择,保障考生填报志愿机会。因考生不会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特殊类型招生资格,因此将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志愿合并,更便于考生填报。而将国家专项计划、定向计划、民族班和预科班计划不再单设志愿,既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也有利于高校完成计划。
录取线
本科类将划定本科线和特殊类型录取参考线
【政策】《实施方案》明确,本科批将分为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和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体育类本科相应地取消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只确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职专科批录取线仍保持不变。
艺术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调整比较大。将由现行“按教育部不低于二本线65%的要求分类别统一划定”,调整为“以普通类本、专科控制分数线为基准,严格按教育部规定的相关比例和要求划定。”具体为:一、由我省统一划线且安排在平行组中的高校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调整为:音乐类、美术类、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类为普通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舞蹈类、表演类(戏剧表演)和表演类(服装表演)为普通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编导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类、摄影摄像类为普通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二、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仍由学校按教育部规定自行划定;三、其他安排在非平行组中的高校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调整为不得低于我省确定的艺术类平行组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中的最低线,具体由高校按有关规定确定。
此外,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定向西藏就业班计划录取线由“按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一定的分数内投档”,调整为“按学校本科批院校专业组最低投档线下一定的分数内投档”。其中民族班招生,其最低成绩要求不低于同校非定向计划院校专业组最低投档线下40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其最低成绩要求不低于同校非定向计划院校专业组最低投档线下80分。
【解读】据悉,根据教育部要求及部分学校需求,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及部分院校需要执行原一本线,因此在本科批特别设置“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另外,教育部还要求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改革前的相应要求。
业内人士还分析,2021年执行教育部的要求后,平行组院校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将有较大幅度提高,不需要再分类划线。而非平行组院校分数线的确定仍保留原来做法,也适当提高了文化要求。舞蹈学类和表演专业按普通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确定,符合教育部对相关专业可适当降低文化要求的规定。
其他变化
同分投档排序语数成绩之和排最先
以往,在高考总成绩同分情况下,投档时依次按语、数、外三科成绩由高到低排序进行投档。《实施方案》调整为:对于普通类专业类别,依次按考生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
降分范围扩大到所有来湘招生院校
我省现行规定“农林、航海、地矿等外省本科院校以及在湘高校(含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在生源不足时,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内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实施方案》将降分范围扩大到所有来湘招生院校。
单科优秀考生不再享受录取优惠政策
关于湖南新高考方案;湖南新高考方案实施还可以复读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用户评论
现在终于可以关注自己想学的东西了,不用一味为了分数拼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南考生福音啊!选课自由,以后应该更有内 drive 學習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是时候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新高考方案的具体细节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复读还是不用了,好好抓紧时间学*,把选好的课程学好最重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下湖南考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方向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可以自主选课,感觉很新颖,有点像国外教育方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这个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有帮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都是被分数焦虑困扰着,现在终于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看到湖南学生们在更自由的学*环境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仔细看看这个方案到底能不能真正解决高考压力问题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会不会因为选课自由,导致一些专业方向出现资源倾斜问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教育部门能做好这项新政策的引导和监督工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氛围可能会更加活跃吧!多元化课程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方案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但是家长们可能需要更多地了解和适应。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可以告别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新高考方案会不会让部分高中生更加迷茫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老师还没完全了解新高考方案,所以要做好更多宣传工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相信这个新的政策能够为湖南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湖南考生们都能 seize the opportunity!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