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捷径”“成绩不好的才学”……艺考生在公众心中的“刻板印象”即将进行一波更新。从2024年起,艺考更加突出省统考的重要性,录取时对于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也提出了明确标准。
考生们该怎么平衡专业与文化学*?近日,潇湘晨报记者陆续对话多名艺考生,了解他们的备考故事。同时,多名艺考培训业内人士也来支招。
复读生“背水一战”:虽然更难了,但我比别人多了一年时间
“男高音的日常,是破音啊!”一名声乐专业的男生告诉记者。离省统考时间越来越近,长沙一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室、走廊内,随处可见开嗓练声的考生。
午饭时间,该校的食堂中心位置设置了一个舞台,名为“音乐食堂”,舞台上放置了麦克风和钢琴。学生可以自发走上去,当着所有人的面唱歌、演奏乐器。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音乐食堂”旨在帮生克服羞怯心理,让他们在考试时能更加落落大方地表现。
罗晓萱上台演唱了一曲后飞快跑下台,今年是她的第二次艺考。
“去年文化成绩虽然过线了,但是比较低,填不了什么很好的学校。”罗晓萱说:“我不甘心,所以又来了一次。”
决定成为2024届考生后,她得到了艺考改革的消息。包括音乐类在内的多个专业需要达到本科线的 75%,到了2025年,该比例或将进一步提高。
罗晓萱说,趁着现在还是“文三专七”(根据文化与艺术专业占比计算最终成绩),自己一定要趁着文化成绩占比没有进一步提高时成功上岸。
她用“背水一战”来形容今年的备考,“虽然更难了,但我有信心,毕竟我比别人多了一年。”
舞蹈生为了艺考,减重40多斤
“青蛙趴”、开肩、身体拉伸……舞蹈教室内,有学生正在进行正式训练前的热身准备。有考生在开肩环节被疼哭,趴在地上缓了差不多两分钟后,她继续投入训练。
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彭琼瑶的父母送她去学了舞蹈。“那时上的是兴趣班,基本都是跳着玩的。”之后便是断断续续的练*状态。上了初中,她意识到以自己的文化成绩应该考不上什么好大学,于是在高中时期选择以舞蹈作为高考的途径。
体重是每个舞蹈生都要面临的课题,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决心成为一名舞蹈艺考生之前,彭琼瑶体重将近140斤。记者见到她时,身高166公分的她只有94斤。
“老师看到我,说第一件事就是减肥。”她尝试了单纯节食,作用不大。“后来我三餐正常吃,但要控制量,还戒了宵夜、甜食,还有很辣的东西……主要是,每天训练的消耗实在很大。”
备考两年多来,她减了40多斤。“(体重)这还不够,我的目标体重是89斤。”
业内人士:辩证看待文化分比例提高
众所周知,2024年艺考对于文化成绩要求更高了。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音乐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为普通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本科线”,下同)的 75%;舞蹈类、表(导)演类为本科线 70%;到2025年,此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不需要过分担心”,长沙某艺术培训学校音乐专业老师分析表示,考生不必对文化成绩过分焦虑。“虽然比例上升了,但分数线其实是下降的”。
记者梳理了湖南省最近3年的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发现有逐年降低的趋势。2023年湖南本科线(首选历史类,下同)428分,2022年是451分,2021年则有466分。“这样算下来,其实不见得总分会有太大的上涨。”然而,该名教师提醒,这届考生还是要尽最大努力上岸。
省统考后的时间怎么安排?
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艺考机构的培训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反对机械应试训练,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
之后的艺考对学生有了全新、更高的要求,对此,长沙市某培训学校负责人表示,艺术类专业在今后将不再是考大学的“捷径”,文化分太弱的考生或将被拒之门外。“建议选择学*艺术的学生及时评估自己的文化成绩。”
那么,艺考学生的文化课学*需求该如何满足,备考阶段会不会出现塌方?
该负责人建议,考生在专业学*期间不要完全放弃文化学*,每周花固定的时间来学*和巩固文化知识;另外,省统考结束后,文化成绩不占优势的考生不要花过多的时间精力参加校考。“赶快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中去,这样就有六个月的文化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录取的概率。”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调研情况看,已有部分地方探索了在艺考专业省考、校考结束后,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文化课学*等方式,满足学生文化课学*需求。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
艺考生要不要复读?看这里就知道了
随着现在各省市提前批基本已经结束,同学们这段时间大家想的最多的就是走普通志愿填报还有就是“考的太差了我要不要复读”吧!今天艺考要跟大家聊聊复读的话题~
如果考不起,你会想复读吗?看看网友们都怎么说
@陳澤桐-Swatow:考的再差都不复读年龄不允许 。
@木子Katie喵:00今年高三,表示考再差都不复读,因为结果未必会比这次好,我不觉得高考能决定人生,以后翻盘的机会还很多,我对未来的自己有信心。我只是对不起这三年,并不是对不起一辈子,不想用大一来填补高四。我的17岁要去远方啊。高考加油!
@小子怡zy:想要复读,因为回头才发现我高中三年全在放肆玩但是后天高考,现在不敢跟家里说,我怕他们会觉得我是因为没胆量而选择退缩 如果复读就算成绩再差 我也愿意,但是今年高考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我该干嘛。其实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紧张我又不能多考两分
@依奇赛特斯:我复读了,从3b到2b,差点2a
@陈祎南最酷:我的性格就算重头再来结局还是一样
@净含量27ml:复读一定要去一个环境好的学校!!没有考211 985的心就别复读了!如果你只想苟且过个一本二本线,求你了,别复读,浪费时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睿纯儿x:大一狗,想回去复读
@今天喜欢你呀:复读狗表示 全国卷真的别复读 你平常做的模拟卷那跟高考卷是两码事
@雅靜1307_和自己對話:第一次高考没经验,再来一次
@听琴瑟忆默笙:想,因为根本没发挥正常水平
@轻欢颜凉:不复读了 因为高考代表不了我这一生
@推敲i:不读 读个屁啊 读了又上不了北大
@鹿晗MML7:等分数出来了再说 就算再差我也不会复读
如果考到专科,要选择复读吗?
@少天同学:别复读了 大专还能专升本
@GigiHadidX:我应届生 我爸说 反正我不给钱 看你怎么复读
@不是董英淞:不建议复读,第一复读的压力太大,第二你不知道每年的考题内容会做什么改变,有的会新增一本书或者换了高考政策结果只会更糟,专升本还是可以的
今年复读还是考不好,要再复读一年吗?
@Morning_Self_夜凉如初:真不是我瞎说,我朋友复读了两年,现在我大三她大一,所幸的是最后考的学校还挺不错,没白耽误这两年。但我建议大家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复读,因为你上了大学就会发现和之前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了,等到了二十几岁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高考真的还有很多事情值得你去做。
@lqfacesunner:作为高五生,不太建议你复读,去年刚上本线,今年应该在重本线吧,反正比去年好,但是英语没有进步,高五你内心倍受煎熬,如果你承受能力强可以,不行就算了
@掌门是纯菌_:同是复读 但是我不会再选择第二次 我承认高考的重要性 但是每个人真的都不一样 去年选择复读是因为遗憾 但在复读的这一年 我尽力了 不后悔了 尽人事听天命 我的想法是考上哪儿就读哪儿了
@土豆球控:这一次没上次好跟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再复读一年你只会更加焦心,成绩不一定有前两次好,打工肯定是不行的,有机会念大学即使是大专好好学也是可以的
曾经复读的过来人怎么说?
@拟狂:作为退役的复读生提醒一句:复读的勇气不代表复读的能力,高考考的是知识水平,你的一腔热血和经历的“苦难”换不来分数。
@脸大腿粗心塞塞:当过两年小白鼠的 复读狗表示 全国卷不到万不得已别复读 你平常做的和高考不一样。
@黄韫Ruby:不要复读 特别是考全国卷的 水特别深 我就是复读生 感觉自己死在同一个地方两次
@今天喜欢你呀:复读狗表示 全国卷真的别复读 你平常做的模拟卷那跟高考卷是两码事
@小二鄧倩:身为高四狗,过来人奉劝你们:心态不好的千万别去,不光要有决心更要有毅力。
@方了个若瞳:嗯 复读第三次了 面对屡战屡败的最好方式就是屡败屡战。
@W-炎:如果不甘心就复读,毕竟本人是从本三到重点本科,从本三的独立学院到国家985,211的王牌专业。
@我的男神叫邓超:我是复读生 如果你问我 复读后悔吗 我会说复读我不后悔 但如果你再让我回到上年再选择一次 我可能不会再选择复读 但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毕竟 每个人情况都不同 只希望 每个人都可以不辜负自己所受的苦难。
@木每姑娘:说真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和全国卷斗,全国卷的威力真的太可怕。这是我复读之前师姐给我的建议。可无奈,当时我被某个大翻转的例子激励到,不听任何人劝。直到现在我都后悔着。你以为你复读的时候肯定会很用心,坚持,但当你被一次又一次的成绩打击,你会发现心里的那个遗憾,和痛苦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复读
1.有强烈复读欲望的考生
这类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今年的高考成绩不符合预期。考生对结果心存不甘,很想通过一年的努力拼搏,争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
2.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
这类学生高三平时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综合水平颇受认可。一般来说只要他们通过半年(参加春考)或一年的复读,并加以适当的考试心理调节,第二年高考成绩基本都能提高30分-50分左右。
3.有学*潜力的考生
这类学生脑子很聪明,学*能力也不差,只是在高中阶段,没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上。在经历过这次高考失利的打击之后幡然醒悟,决心要好好为了自己的前途,再全身心投入地拼搏一次。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复读
1.分数过低或过高
每年报考复读学校的学生中,高考分数在300分至600分不等。如果高考分数距离录取线还差100分以上,比如200多分,即便复读也难有大幅提高,莫不如学*某种适合自己的技能,以便寻找工作;对那些600分左右的学生来说,同样也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若发挥失常反而考分不如上一年。
2.遇到大考容易紧张
选择复读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复读的人经历了一次重要失败,一般更加容易悲观,对于考试更加容易紧张和焦虑。从考生个性看,许多考试失败的考生就是一个爱紧张的人,今年的失败经验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致使整个复读像一个梦魇,失败的情绪伴随着他们的读书。有的复读生说,想到我的同学正在大学幸福地读书,想到再次考试失败,就难以集中精力学*。因此,对于某些易焦虑和紧张的人,最需要的是先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先有一点点成功体验和激励,重新调整和定位,将考大学的遗憾化作前进的动力。将来还能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3.自制力太差
自制力太差的人通常在高中三年里就有体现了,不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机,上课复*不能专心~通常需要遇到很大的刺激,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可以提高自制力,可以考虑复读,努力一年;但是如果不能,那再复读一年可以也是会重蹈覆辙。
是否复读你真的要考虑清楚,因为高四真的会比高三更辛苦~那种辛苦更加体现在你的心态上。除此之外就是~复读是真的贵!还要好好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不要复读需要认真考虑的。
高考生注意!教育部下发新通知,复读不再简单,艺考生门槛将提高
近几年,国家总是在不停地完善教育制度,其中高考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很多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这一场考试,只有高考公平了,他们的辛苦才没有白费。
考生家长也非常重视这场考试,从高一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花再多钱也觉得很值。到了高三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环境,家长会选择辞职,专心陪考。他们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好大学。
不过近几年家长们的做法逐渐偏离轨道,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会选择去到其他学校借读。还有些家长会选择“高考移民”,让孩子享受其他城市的高考政策,从而考上大学。还会让孩子走艺术生路线,大学对于艺术生的学科成绩要求并不高,更容易考进大学。
这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顶多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前途做出的努力,但是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教育天平出现倾斜,使得高考不再公平,对于那些老老实实读书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教育部为了维护高考公平,一直都在不停地改革,前段时间就明令禁止“高考移民”行为,这类考生还会被禁止参加高考,后果非常严重。近日教育部再次推出新政策,主要针对复读生和艺考生,具体政策是怎样的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艺术生只要通过了艺考,对于学科成绩要求并不是很高,很多考生都是通过这一方式进入了大学。不过艺考生群体一直以来都是受尽争议,人们觉得这并不公平,大家都是高考生,为什么对艺术生的学科分数要求这么低呢?
要知道,那些大文大理的考生付出不比艺术生少,分数却要比艺考生高出那么多,非常不公平,因此教育部出台了新政策,未来艺术生的学科成绩将会提升,不会像之前那么低了。
最近几年,高考复读生越来越多,有些人是高考成绩不好,选择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还有一些人是考上大学了,但是并不是自己第一志愿大学,因此会选择重新再考一次,冲着自己的目标大学努力。
用户评论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艺考生的,他今年重新报名了考试,希望能考上他心仪的学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复读艺考生挺不容易的,不仅要学好专业课程,还要坚持自己的梦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转文化生这条路很稳妥,毕竟文理科都有发展方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复读以后会不会有压力大一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考生和文化生的学*方式不一样,我见过很多很有天赋的艺术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专业课很重要,但文化课也不可忽视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转文化生是不是需要重新参加高考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什么捷径可以选择?不想那么辛苦地复读一年。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术院校对艺考生的要求都很高,要努力学*才能跟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有些学校支持艺考生转文化生,但条件好像挺严格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识一个同学去年刚考过专业课,然后因为文化课有点紧张决定复读一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感觉艺考太不稳定了,万一没考上怎么办?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很羡慕艺术院的学*氛围,但能不能坚持下去就很难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希望艺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加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复读确实会更加辛苦,但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转文化生可能是一条选择,但要好好考虑自身的优缺点再决定。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考和高考各有各的考验,都是不容易的路。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论怎样选择,都要相信自己加油努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所有艺考生都能梦想成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