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十七卷《毅宗崇祯实录》和仅残存六十六卷的《崇祯长编》为清人所修。
以上,是人们所能想得到的明朝帝王实录。
但是,前些年,天津图书馆在清点图书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部奇怪的明实录。
该实录共五十卷,为《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
大明恭穆献皇帝?是哪一位?
其实,这是一个“假皇帝”,并未坐过一天龙廷、没理过一天朝政,但他的皇帝身份却是官方认可的。
话说,正德十六年(1521年),并无子嗣的明武宗驾崩,阁臣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拥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嘉靖帝。
嘉靖帝的父亲兴王朱祐杬病故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谥曰“献”。嘉靖帝登上帝位后第五日,即“诏议兴献王主祀及尊称”,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亲尊号的问题上发生激烈的争执,是为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以左顺门为标志,嘉靖取得了议礼斗争的胜利,最终追封父亲为“恭穆献皇帝”。
这,也就意味着明孝宗一脉断绝了。
当时的大学士费宏为迎合世宗意,就组织人手,紧锣密鼓地编纂出了五十卷《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
兴献王虽然被追封为皇帝,但他生前毕竟只是一介藩王,其事迹无关当时朝政,书成后即不为人重视,被束之秘阁,无人问津。
所以,史书《世宗实录》中记载有修《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事,但大家都以为《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已经失传,没想到,尚有抄本在天津图书馆发现,真是万幸!
翻阅这部《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大家会发现,这位“兴献帝”心地善良、思想高洁、品德高尚、语言得体、待人有礼,乃是个“完人”、“圣人”。
这不禁令人想起鲁迅先生评论《三国演义》的话:“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事实正是如此,《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本质上就是一部拍马溜须的奉承之作。
编修本书的费宏、徐光祚等人为了迎合嘉靖帝,对凡有损于兴献帝形象的言行事迹,统统避而不书,一味拣好的来写。
即兴献帝就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毫无瑕疵的“好皇帝”。
不过,话说回来,《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虽然是一部阿谀奉承之作,但里面有关于藩王制度非常细致的记载,从而成为了深入研究明朝藩王制度的珍贵史料。
什么是编年体?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视频加载中…
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会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的联系。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按年月日顺序记录的编年体史书。出自鲁国国官之手,同时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标志着中国史学及史传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古代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还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国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等等。
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古时先有春秋,后分冬夏。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用户评论
真的很有意思啊!我一直知道《春秋》很重要,但是没想到还有其他的选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历史史的记载方式一直好奇,编年体的特点是什么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左右两本书还存在争议,这就更让人想去了解一下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到底是从哪一本开始写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呢?想看更多关于这些書籍的历史信息。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历史真的很有趣!现在知道要特别关注编年体史书这个概念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只知道春秋和左传,没想到它们与中国的早期史记记载关联那么深厚。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两本书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印象里《左传》的文字比较古典,不知道它是不是比《春秋》更早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编年体史书的特点是什么?它和其他的历史记录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真复杂,感觉还要继续学*很多才能有所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历史就像玩解谜游戏,一点一点地揭开过去的面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春秋》和《左传》都是很经典的作品吧!一定很有价值,我会去找来看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中国古代史书都很有趣,特别是这种早期文献更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编年体史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它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这两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它们的作者是谁?他们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历史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后应该多关注一些关于史学的研究,它真的很有深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更加想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史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历史研究充满了兴趣,我会继续探索更多关于中国史的信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