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北邮OUT了?昔日巅峰211高校为何"慢半拍"
电子信息类专业风头无两,北京邮电大学这所行业名校的排名却逐年下滑,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信息界黄埔"的金字招牌正在失去光泽?
面对同为行业翘楚的成电、西电强势崛起,昔日的霸主为何反倒掉队?
难道"两电一邮"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发生微妙变化?
北邮是不是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各界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究竟是北邮不行了,还是"成西双星"来势汹汹?
一场211高校间的"三国杀",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心。
昔日辉煌今安在?北邮发展的得与失
北京邮电大学先后获批"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大工程,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不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问题日益凸显。
相比之下,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反观北邮却显得"慢半拍"。
巨人在前行的路上是不是也有了疲态?
"成西双星"冉冉升起,北邮压力山大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从2015年的39名滑落至2023年的63名,北邮的'失速'有目共睹。"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科大和西电双双杀入该排行榜前40强,成电更是超越北邮,跻身30强。
在最新的"两院院士数量"榜单上,成电以13位院士位列全国第27,领先北邮7位。
"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了高校的天花板,引才难、留才难一直是北邮的痛点。"该人士表示。
除了综合实力和人才储备,在具体学科领域,北邮同样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皇冠专业"为例,在2022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电、西电双双获评A+,北邮仅为A-。
"北邮计算机学科起步早、底子厚,但近年来发展后劲乏力,很大程度上是顶层设计和学科规划滞后所致。"上海某985高校教授直言不讳。
规模论英雄?揭秘北邮掉队的"玄机"
"要论综合实力,北邮目前还不至于落后两电,但处于第一梯队末尾则是不争的事实。"高校评估专家王东认为,单纯比拼"硬件"指标,北邮在高层次人才数量、科研产出、学科评级等方面确实稍逊一筹,但"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两电一邮"各有所长,不应简单按照排名论英雄。
"近年来北邮的发展思路有些'慢半拍',办学理念和改革举措不够超前。"王东分析,当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越来越看重学校的社会贡献和国际影响,北邮在服务国家战略、应对产业变革等方面有所欠缺,国际化办学的力度和速度也明显不及成电、西电。但从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看,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更为重要。
"北邮虽然体量不大,但如果能在'新工科'等方面做出特色,形成标志性成果,同样能在竞争中胜出。"王东建议道。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北邮何以"破局"?
面对成电、西电的迅猛反超和同行的质疑声音,北邮上下危机感倍增,校党委**表示将以此为鉴、奋起直追,力争经过五到十年努力重回第一方阵。
为破解发展困局,学校明确了建设数字经济、网络空间安全、未来网络等"三大学科群"的战略构想,并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强校"计划,力图以"新工科"和交叉学科为引擎,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北邮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该校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复合交叉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批新型高端智库,主动服务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擎画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结语:"邮"你不慌!"慢半拍"或是机遇
近年来北邮虽有掉队之忧,但综合实力仍不容小觑。
面对"成西双星"的迅猛崛起,这所行业名校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审视自身、及时调整航向,展现出"老牌211"的胸怀和自信。
种种迹象表明,北邮已经吹响了改革发展的冲锋号,正在用脚步丈量新时代、以行动擘画新蓝图。
或许正如该校党委**所言:"我们这几年走得慢了些,但只要方向对头、步伐坚定,就一定能行稳致远、重振雄风!"
期待这所电子信息"黄埔"能以"慢半拍"之名,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在新一轮高等教育竞争中趁势而上、更进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