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芯片。小小的芯片,不仅是现代工业的“粮食”,亦是国际竞争舞台中的重要“角色”。芯片又称集成电路,当下,集成电路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领域人才缺口也相当巨大。
聚焦人才培养,在AI技术为教育带来变革的同时,北京邮电大学也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带来了新的“方案”。近日,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华北分赛区决赛颁奖典礼上,北邮正式发布了《AI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白皮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主任李学林,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北京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红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中国联通网络通信科学家、中国联通研究院总师王光全,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男,中国电信研究院研发管理部副主任刘武出席有关活动。
北邮张平院士以《通信新范式智简的理论和实践》为题作报告
电子城高科创E+等众多企业资深专家围绕“AI+半导体”主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
《AI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白皮书》率先探讨了数字技术与集成电路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具体举措,提出要以数字化和集成化开辟集成电路教育发展新赛道。
《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北邮对AI重塑教育范式的思考与探索,学校邀请行业人士共同探索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演进方向,促进AI融入集成电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携手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模式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北邮紧跟时代发展浪潮,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多年办学育人的深厚积淀,以及强劲的学科实力支撑。
北京邮电大学的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60年便已经成立了半导体器件专业,是国内最早开设同类专业的高校之一。历时多年发展与沉淀,2022年,学校聚焦学科交叉融合和交叉学科建设,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推进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目前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1个本科专业,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北邮曾培养出了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深圳大普微电子创始人杨亚飞等一批集成电路领域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
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系统的心脏,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雁翔万里,邮苑立“芯”,未来北邮将继续成全面推动“北邮芯”战略,打造创新平台,厚植创新沃土,培养更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的优秀人才。
欢迎关注“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招生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官网/官微、北邮本科招生、科普中国、第一财经、大国人才
#北京##北京头条##我要上头条##我要上微头条##感谢头条我要上热门##芯片##芯片研发有多难##集成电路##院士##华为##大学##高校##高校种草大赛##大学专业如何选##暑期创作大赛##暑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