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连续3年,每年最高15万元!华东理工大学5人,入选中国科协名单!

头条共创 2024-08-08

近日,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公布,华东理工大学共有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另有1人入选中国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简称“青托工程”)是中国科协赋能全国学会、面向32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创新遴选机制和培养模式,打造国家创新人才后备队伍的一项人才服务项目,被誉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一块踏板”、青年科技人才科研创造关键时期的“雪中送炭”工程。

青托工程自2015年10月启动,每年评选一批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通过遴选一批32岁以下有潜质的青年人才,给予每人每年15万元(10万元)连续3年的资助,支持他们自主选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成绩,旨在引导全国学会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遴选机制、培养模式,提升凝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扶持有望成为未来科技领军人物的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打造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华东理工大学校园内,青年学者们既能矢志研究,科技报国,也能潜心教学,手植桃李。

他们之中,有针对手性药物高效酶促合成中“天然酶与非天然底物不适配”及“酶与工业应用环境不兼容”的两大技术难题,阐明了“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酶反应微环境的调控规律”两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生物工程学院郑高伟教授;

郑高伟教授

有提出“抗氧化基体-纳米孔结构”的材料设计理念,研制出系列纳米孔树脂基、碳基、有机硅基复合材料,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服役环境的防隔热材料体系,解决了我国新一代装备大面积防热瓶颈,促进了多个高新装备热防护系统的革新和突破的化工学院龙东辉教授;

龙东辉教授

有带领学生攻克柔性电子增材制造的关键原料——“电子墨水”相关难题,执教4年8个学生直博的物理学院青年教师张震;

张震老师(左三)与团队成员在一起

也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与学生们一同探究经济学机制的全国青教赛决赛一等奖获得者、商学院青年教师冯净冰......

冯净冰老师

在过去的一年中,华理引育并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新突破,汇聚起人才强校的强大支撑力。其中,朱为宏教授、汪华林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德鲁•库伯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进展。完善“汇贤人才”体系,打造海外人才“蓄水池”,新增国家级人才26人、省部级人才56人,人才汇聚浓度显著提升。

如今,华东理工大学拥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1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塑造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原动力。

关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官网、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