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河南,这块土地原阳(二)

头条共创 2024-08-09

昨天,写了原阳有五座桥梁跨越黄河与郑州相连。如果有条件穿黄河而地铁,肯定可以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不得而知了。

前天,我们由官渡之战遗址,经官厂镇吃饭、休息、调整,而到古博浪沙遗址。然后,再到丞相陈平祠折返过古博浪沙遗址一路西行,到达毛遂故里。黄昏将定,落日余晖,我们骑行至新乡平原新区凤湖,露营烧烤,于次日上午也就是昨天,一路“南下”过黄河大堤,经花园口黄河浮桥、花园北路返回郑州,正好中午12点多点。

可以说,这趟骑游,帮我打开了历史的视野,第一次更深层次地看见了自己,原来在自傲的表象里有着深深地自卑,更是在自卑的根底里深藏着一个“自闭”的自己,不仅怯懦,而且“六神无主”,致使自己的心灵宝藏无法开启,因为锁得太死,甚至根深蒂固,所以,就无法连接到自己、连接到彼此,连接到时代。而重新走进乡野,与历史对话,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交换、反刍自己的内在能量,正是从内打破自闭、僵化的开始。

那我们就一起重新梳理一下他们的故事时间表。毛遂生平最早,战国时期赵国人;其次,就是古博浪沙遗址,关于张良的故事;然后就是陈平祠;最后,就是官渡之战的说法,我们就先姑且按此顺序来一起唠唠这些尘封在原阳这块古老土地里的历史风云,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文化遗产里的点点滴滴,尽量去还原那个时期的来龙去脉,以启迪我们后人,在新时代亦可以建功立业。


1


我们先说毛遂吧。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两个成语,我们都耳熟能祥、妇孺皆知。但要说到毛遂故里在原阳,我也是在前天原阳黄河岸边“道听途说”,第一次知道。所以,前天就临时在去掉“陈桥驿”的骑游计划后,立即增添了“毛遂故里”的行程。

毛遂故里,在原阳县师寨镇小路庄村,也有说在河北邯郸、山东滕州的争议。直至1989年,时任师寨镇文化站长师绍广经多方史料查阅、走访调查、实地考证,以 详实的佐证,将毛遂故里归宗于原阳县师寨镇路庄村,其撰写的考证论文《毛遂籍贯考》刊布于1990年《中州今古》第五期、1991年《历史大观园》年第一期。

大家比较熟知的毛遂是战国时赵国人,而经反复考证后是战国后期魏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原阳路庄村。

我们到毛遂故里时,有毛遂庙修缮一新,在毛遂庙的左前方就是毛遂墓。毛遂墓,就在绿野麦浪中静默两千多年,村民正在给小麦浇水,前去的土路也被水浸泡到了不能行走,我们只能百米远观肃穆,告别这百里足迹追寻,慢慢消失在夜色里。

回望历史,《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这就是著名成语“毛遂自荐”的出处。体现了毛遂的“积极主动”、“勇敢担当”和“自信满满”。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锥处囊中】成语典故的出处。毛遂在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三年,竟然毫无起色,这次能主动请缨,也是很能抓住时机。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蚤:通“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脱颖而出】成语典故的出处。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历阶:古代礼制,登阶时,每上一层台阶,双脚都要落在台阶上,然后上第二层。如果一只脚踏上第一层,另一只脚跨上第二层,就叫“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县:同“悬”。】于遂手。(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这一段非常精彩,把毛遂的不卑不亢给写出来了,也讲出来了)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唯唯【唯唯:连声答应。】,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录录:通“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这就是【歃血为盟】【因人成事】成语典故的出处,可见毛遂的男儿血性。如今,好男儿血性何在?)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这里是两个成语典故【一言九鼎】【九鼎大吕】,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

可以说,毛遂自荐、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歃血为盟、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九鼎大吕等七个成语典故,司马迁《史记》以非常形象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毛遂在这一历史外交事件上的卓越才华。同时,展现了战国后期,赵楚合纵联盟抗秦的历史画卷。看,今天百年大变局中美博弈的外交战线,仍然跌宕起伏。新冷战的铁幕早已上演。中国经济的韧性,到底是带领我们进入远方;还是我们自身的努力,助力中国经济在韧性中复苏、向前?

敢问路在何方?这是我对自己的历史诘问?也是留给自己的人生考题。


2


古博浪沙遗址


如果说毛遂是秦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一朵浪花,那么,古博浪沙遗址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东巡过程中,由张良刺秦处所形成的一个历史名场面。相较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更晚一些。

我们到古博浪沙遗址,首先在原阳县城北干道路南侧有一“古博浪沙遗址”石碑,上有简介,特注明是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地。然后,问路边商贩,很自豪地给我们介绍到往南走到头,大约有200米,就有正式碑亭。

首先沿河的几个石碑,是介绍张良的家世很好,是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连任韩国五朝宰相。

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过程中,最先灭掉的就是韩国。而张良当时还年轻,没有在韩国朝廷任职,韩国破灭后,张良还有私家仆从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后也没有办理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为韩国报仇。

他这个家仇国恨就是在古博浪沙实施的。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就是这里古博浪沙。

关于这一段名场面,在电视剧《大秦赋》里有比较充分的表演,很精彩。

在沿河石碑的东面就是古博浪沙遗址处,建有保护古石碑的“博浪亭”,古博浪沙石碑是古博浪沙遗址的主要建筑。上部篆刻“张子房击秦处”,中部盈尺楷书“古博浪沙”四个大字,是阳武县知县谢包京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立石拜书。

在“博浪亭”的东边就是后人纪念张良的碑林。有一碑写有“博浪一击,浩气长存”,字迹相对比较清晰。自己抚摸碑文,有的虽然斑驳不清,但有的却透着英雄之气,仍能激荡人的心灵宝藏。

如果原阳能够再加强保护一下,或许会成为一个文旅好去处。以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张良更传奇的一生!

瞻仰完毕,准备回去时,发现沿河大约100米处,有一残破古老小桥。桥下有水,虽没有臭味,但也不算清澈,算是污水流过。

这破桥经了解,虽然就是一个残破之桥,但勾起了人们对著名“跪履桥”的历史记忆,张良圮(yi)桥纳履的“跪履桥”,在今江苏徐州一代。

《史记·留侯世家》里有这个故事的原始记载。张良在这里古博浪沙刺秦失败后,流亡下邳(江苏徐州境内)时发生的故事。

话说他在下邳圯桥三遇黄石公,黄石公故意刁难他三次把鞋都丢到桥下,让张良拾起来给他穿上。张良通过考验后,老人黄石公赠予他《太公兵法》,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立下汗马功劳。

诗仙李白在《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中歌咏曰:“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另外,据说张良故里在平顶山郏县,隐居兰考白云山,兰考白云山有张良墓。他在辅助刘邦过程中被誉为“初汉三杰”之一,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人,被后人誉为“谋圣”,可以说其光辉一生极为传奇。抽时间应该更加深入了解一下。

那么,为什么原阳就叫原阳呢?

原阳县古称博浪沙,因张良刺秦于此而闻名于世。1951年原武、阳武2县合并为一,称原阳县。


3


陈平祠


我们从古博浪沙遗址出发,朝东北方向顺公路线前行8公里,就到了“仰慕已久”的陈平祠。之所以,“仰慕已久”也就是今年3月底,听说刚认识的王旭老师老家就是“宰相之乡”有陈平祠,真是孤陋寡闻呀。只知道有原阳大米比较知名,不知道还藏着这样的文化资源和宝贝。

到了陈平祠,比较好一点的是他还有一个十分难得院落。院落里有老人在打牌,也算一片祥和安宁。

这次去陈平祠,认识了一个生僻字“牖”(you),牖,是会意字,从片户甫,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为窗户,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也是通假字,通“诱”,出自《礼记·乐记》:“天之牖民。”

《道德经·十一章 》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直译过来就是“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揭示了空间的重要性,以及体现了“无和有”的朴素辩证法。人,亦当如此,日常说话要给对方创造出来心灵空间很重要,修持到一定程度,才能自如从容应对。

总之,这个字在古书上应用很广泛。印象中,《论语》里也有此字。

这次之所以,要认识此字,是因为“跑”这么远不能白来这一趟,认个字总可以吧。门口的碑文记载,陈平是原阳县阳阿中村,古称阳武县户牖乡。

陈平,相较张良接触刘邦比较晚,基本都是同一时期的重要人物,而且二人也是都得善终,这相当不易,可见其“知进退”就绝非一般人。而自己起点低,更要知进退才可破当下“经济衰退”之局、之势。“知进退必须无情”,“无情才是大情大力量大能量”,这给自己以深刻启发。

陈平,小时候家穷,可又偏爱读书,有大志,尤其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自己知道《黄帝内经》甚晚,否则会更健康,思路、思绪和能量会更通达。有幸,在王老师的推荐下在读曲黎敏老师的《生命沉思录》,十分好看,开解了自己盲区,可以有机会更靠近中华经典《黄帝内经》。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陈平也加入了反秦的历史潮流中。后来,又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士。曾跟随项羽,攻破秦国。陈平曾在鸿门宴上被项羽派去追回刘邦,但未能成功。当初,张良也在鸿门宴上不断为刘邦献计,得以逃脱。

后来,陈平怕自己被项羽迁怒而杀,所以,趁夜将黑,渡黄河到修武,与刘邦一经引荐,就获得为刘邦驾驭马车的重要官职。

至此,陈平一生传奇,最著名的当属六出奇计,开始了他耀眼的人生新旅途。并成为西汉开国功臣、官至宰相。

第一:离间项羽、范增,楚势由此颓衰。

第二:乔装诱敌,使刘邦从荥阳安全撤退。第三:封韩信王郊,使韩信耿心效命刘邦。第四:联齐灭楚,刘邦于是战胜项羽。第五:计擒韩信,使刘邦翦灭异姓王而固其刘家天下。第六:解白登之围,使刘邦脱离匈奴险境。可以说,以上都在司马迁的《史记·陈丞相世家》都有记载。他一生有两大成就,一个是六出奇计,协助刘邦统一天下;二是与周勃平定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无论是毛遂、张良,还是陈平,都在《史记》中有重要记载。可见,《史记》一书被自己大大忽略了其史学源头性价值。由此深感惭愧。志大才疏,自己应当加强才智的严格训练,以补充自己在史学领域的学习空白,逐步走出过往偏狭的书籍能力,增强自己“读书读人读心读时代,万物皆可读”的学识消化功能。并且,要多走出去,不要只是“宅”,而是要到天地间、人群中去读更多无字天书,以扩充自己的生命能量和智慧。

4


官渡之战遗址


如果说项羽、刘邦、张良、陈平是秦末汉初的历史演绎者。那么,袁绍、曹操、刘备、孙策、孙权、诸葛亮等等,就是东汉末年的枭雄豪杰。

东汉末年,按照小说《三国演义》有十八路诸侯之说,这就是群雄逐鹿的大背景。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而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的对决之战,兵力悬殊是关键,大约在10:1的水平。按照电视剧《三国演义》来说是70万对7万,也有说是12万对2万,无论如何考证数据,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说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战役。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而我们前天所在的原阳官渡之战遗址,也应该不错。因为原阳官渡之战遗址到中牟官渡镇的直线距离也就30公里左右,而且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按照基本历史考证,当初的黄河在现在的黄河之北大约有几十公里,也就是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是经漳水、过黄河的。这为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创造了很好的地理条件。可以说,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在之后两年袁绍忧愤病逝;之后7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征伐北方乌桓获得胜利。而《观沧海》一诗,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至此,曹操奠定北方统一的根基,为南下统一中国宏愿奠定了基础。

殊不知,历史风云,一场赤壁之战正等着他。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反叛袁绍,告诉曹操袁绍屯粮地点乌巢,劝说曹操奇袭乌巢,诛杀粮官淳于琼,高览、张郃投降曹操,直接导致了袁绍军事失败。

另外,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1936年12月份《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这一光辉的军事案例,启迪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今天,仍然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国际格局局面。俄乌军事冲突、中东巴以乱局的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掌握百年变局的更大主动权,仍然需要战略思考、战略定力和战略执行的勇气和担当。同时,这也启迪我们如何在河南、在全国、在全球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以深刻启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郑州本地好用攻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