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鼎被誉为“传奇将军”,但关于他的记载却非常少。随着近年来史料的发现,这位将军的事迹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赴南京采访了陈一鼎百岁遗孀丁志藩与儿子陈万忠,并结合史料,首次以年表形式,详细记录了这位将军传奇的一生。
年表第七部分,记述陈一鼎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及战后的事迹。
1949年,陈一鼎将军任职于华北解放军。
1947年1月,国民党军为加强华东战场的军事力量,整编第70师由台湾调往徐州,随后开赴山东,参加了居(野)金(项)禹(台)战役和鲁西南战役。
1947年7月,鲁西南战役,师部及一四0旅被刘邓部全歼,中将陈一鼎、副师长罗哲东、少将等被俘。
陈一鼎之子陈万忠:
鲁西南战场,由于前线战况激烈,部队在济宁集结时,师部警卫没有跟随师部,被共产党发现,报告了刘伯承、邓小平。刘、邓派出一个骑兵连(全是日军马)在黑暗中搜查了第70师师部,师长陈一鼎、副师长罗哲东被活捉。
当时,各野战军首长经常会见、看望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同他们进行座谈,向他们汇报,进行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转变思想,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伯承接见了第70师师长陈一鼎中将,并设宴款待他,进行笼络。
1951年5月,陈一鼎结束在解放军华北反教育总队拘禁的生活,被刘伯承元帅指派任中央军委总参军事训练部军事研究员、华东军政大学军事教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研究员、教官,返回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即南京军事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培养联合部队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院校。
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领导组建工作并任校长、政治委员。
陈一鼎1954年在军事学院拍摄。
刘伯承聘请陈一鼎当老师,还有一段故事。据《党史博览》杂志《刘伯承与一位国民党中将的传奇故事》一文记载:
当刘伯承被指派到北京主持南京军事学院时,周恩来曾告诉他,办学校最重要的是校长和教师,教师的素质很高,如果缺少教师,可以酌情聘请一些原国民党军官。
但一些老军官却认为,自己过去在战场上败给过解放军,怎么有资格来当军官呢?刘伯承了解他们的想法,便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动员他们来工作的方法,学校领导还亲自到他们家里去邀请他们来当教师。
刘伯承负责邀请陈一鼎复出。
第一次是在南京白下路附近陈一丁的家里。
刘伯承来到陈一鼎家里,寒暄了几句后,刘伯承开门见山地说:“中央任命我为军事学院院长,但教师严重短缺,特别是像陈先生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这次到您家里来,就是为了请陈先生来,恳请他到我们军事学院来任职。”
陈一鼎说:“我被解放军打败了,我没什么本事。”
刘伯承说:“陈先生,我们的军队要面向未来,迎接新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模式的挑战。我们有自己的本土教官,但还不够,要充分发挥您的智慧和才能。”
两天后,见陈一鼎还没有来上班,刘伯承与秘书第二次去看望他。
这天,陈一鼎感冒躺在床上,刘伯承告辞说:“生病了就好好休息,病好了再去报到。”陈一鼎赶紧坐起来说:“刘将军,我想好了,南京军事学院是解放军的高等学府,在那里培养的人都是要职的指挥员,我理论课教得再好,终究是个败将,没有号召力。”刘伯承说:“这话不对,军事圣人克劳塞维茨说过,军事学是实证科学,历史上的例子可以作为实证科学最有力的证据。”
为了邀请陈一鼎到自己的草堂去,刘伯承决定三次登门拜访。
第三次视察时,刘伯承没有立即提及军校,而是带着陈一鼎驱车前往光华门。
登上城墙后,刘伯承问道:“陈先生,您带部队来这里抗日的时候,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
“我记得很清楚,”陈一丁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场景。”
刘伯承说:“古人云:‘百战不败难忧敌,三败难为良医。人生不败,何以堪佩知己?’陈先生,回顾过去,我们能否总结出几点教训?”
“教训当然有,很难忘。”回忆起往事,陈一丁眼眶噙满了泪水。
在刘伯承的诚挚邀请下,陈一鼎最终拜师学艺。
陈一鼎在南京陆军学院工作至1958年。如今,南京陆军学院虽然已撤销,但刘伯承三次请陈一鼎的故事仍在老军校教职员中流传。
1958年,陈一鼎开始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后任参事室副主任,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1985年4月至今,陈一鼎历任江苏黄埔军校校友会副会长、会长;江苏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顾问,南京航空协会顾问。
1994年,陈先生在南京意外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1963 年全家福
1978 年的家庭团聚。
陈一丁有四个孩子,都是解放后出生的,现在都大学毕业了,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陈万忠:往事如烟,父亲晚年曾作诗一首纪念:“我曾率大军抗敌,训练将帅,参政议政,不足为奇。一生唯一开心的事,就是台湾宝岛投降。”
(感谢:黄志毅,江苏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高级艺术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新闻艺术家协会副**)
参考资料:陈一鼎生前回忆录,陈一鼎儿子陈万忠撰写的文章,记者对陈万忠、陈一鼎夫人的采访材料,及其他文献资料。
揭秘:刘伯承元帅曾在刘帅兵种都曾任职兵种
刘伯承元帅本人是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 有着丰富的办学、培养人才的经验。 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担任红军大学校长,为我军培养了许多善于战斗的名将。 如开国将军陈伯钧、开国中将刘忠、开国少将陶汉章等,都曾在刘帅麾下任职。
刘帅创办的南京陆军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指挥员和战斗人员的高等学府。 它兵种齐全,直接受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 南京军事学院内不仅有海军、空军的院系,还有专门培养后勤等领域干部的院系。 作为军事学院第一任院长,刘伯承元帅也辛苦了。 那么,继刘伯承元帅之后,谁将担任学院院长和政委呢?
刘伯承元帅之后,廖汉生中将担任军事学院院长。 廖汉生中将是我军著名将领。 曾任沉阳军区第一政委。 廖汉生中将早年追随何先生,参加了桑植起义,如湘鄂西苏区反“围剿”战斗,红军廖汉生中将参与创建三军。 新中国成立后,廖汉生中将来到军事学院深造。 当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得三枚一级荣誉勋章,深得刘帅的信任。
除廖汉生外,刘浩田中将还兼任军事学院院长。 刘浩田中将,江西宁都人。 1933年参加红军,他的勇敢和战斗技巧赢得了中央领导的信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浩田跟随大军前往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 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就升任八路军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刘浩天中将、廖汉生也曾到军事学院深造。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除校长外,钟其光将军兼任南京陆军学院第二政委。 钟其光将军是彭老先生的老部下。 早在红军时期,钟其光就担任红军师政治部主任。 他不仅具有杰出的军事能力,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宣传和组织能力。 抗战时期,钟其光将军任新四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 他协助粟裕将军和政委刘岩进行了多次漂亮的战斗,赢得了粟裕将军的信任。
钟其光将军文武双全。 南京陆军学院成立后,钟其光将军到学校担任政委等职务。 1955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钟其光被授予上将军衔。
钟其光之后,王平将军还担任南京陆军学院政治委员。 王平将军是我军优秀军政干部。 曾任我军华北军区副参谋长。 与钟其光一样,王平也是彭总的老部下。 红三方面军成立时,王平将军长期在部队服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王平将军率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入朝。 后来,王平将军回国,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