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上大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北国春城”长春,有一所“巨型”学校能满足你所有的想象。
吉林大学晨园。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这里有着“北国春城”的冬日浪漫,有数百棵参天大树形成的林荫雪道,有园林亭台楼阁中鲜花满枝的美丽少女,甚至还有在数十米高的落地窗下,在图书馆“竹林”里看书观雪的绝美体验。
欣赏吉林大学雪景。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她过着非常东北的“雪上生活”。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埋雪人,都是基本操作。在南方滑雪要花几千块钱,但在这里,只要去净月潭、北大湖,甚至远到长白山上上一堂滑雪课就行。在这样的环境中,这里每个人都是冰雪高手。
上图/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下图/网络 上图/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下图/网络
上图: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滑雪班在长白山上课;下图:下雪的时候,吉林大学就变成了溜冰场。
冰雪只是这所学校的日常生活乃至背景的冰山一角。
拥有六所主校区的吉林大学,怀抱东北枢纽长春的历史与未来,也藏匿着百年来“共和国长子”东北的风风雨雨;在校生75954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在校生人数最多、校园面积最大,拥有13个专业方向,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15个A类学科,以及法学、考古学、机械工程等全国领先专业,让吉林大学成为体量庞大、实力雄厚的北方巨擘,无疑是东北第一综合性大学。
长春市区内随处可见吉林大学。 焦小翔 摄
吉林大学拥抱长春市
问:“吉林大学在哪儿?”大部分长春人都会告诉你:“吉林大学就在附近!”
吉林大学的新生在开学典礼上直接就会听到一句话:
“美丽的春城,就坐落在我们吉林大学校园里。”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基本教学楼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街。 焦小翔 摄
毕竟吉林大学真的好大,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35.79万平方米,比10座紫禁城还要大,拥有横跨长春新老城区的6个主校区、7个学区,营造出国内独有的“校中有城”校园气质。
这种“校中城”的特色,不仅在于吉林大学包罗万象、辐射长春的整体格局,更在于每一栋建筑、每一位主人的背后,都有着长春乃至东北百年的“大历史”。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白求恩塑像。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吉林大学建筑,长春百年历史
走遍吉林大学各个校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便是那些既有西方古典基座的雄伟,又有中式屋顶的典雅秀美的“兴雅建筑”。
庄重肃穆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毕业生必去的吉林大学大礼堂“明芳宫”、气势恢宏、曾作为多部电影电视剧拍摄地的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地质宫”……这些吉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勾勒出长春融汇中外的异域风情,但细细端详,却又暗藏着长春昔日的悲欢离合。
吉林大学新民校区公共卫生学院教学楼 焦小翔 摄
19世纪末,以沙俄为首的列强为夺取中国东北的资源,修建了一条控制整个东北亚地理的大动脉“中东铁路”。位于东北几何中心的长春因这条铁路而繁荣起来。日本在此修建了临时长春站,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市区,使长春站及其南面的主干道人民街成为长春转变为近代城市的起源。
吉林大学朝阳、前卫北、南岭、新民四个校区逐渐分布在人民街两侧及周边。这些独具特色的吉林大学建筑原址,多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建立的伪政权“满洲国”的核心建筑。随着时光流逝、国家复兴,这些满洲国时期的建筑给吉林大学留下了深刻的长春历史记忆。
吉林大学新民校区教学楼(伪满司法部旧址)。 军作人 摄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东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共和国长子”吉林大学伴随着长春的重生而崛起。
“我们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崛起”
吉林大学的发展与长春、东北、新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怀揣着热血澎湃的家国情怀。
吉林大学地质宫。摄影:王玉坤
1946年,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行政学院在哈尔滨成立。1950年3月,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学校由哈尔滨迁至长春,师生团结一心,热情支援前线。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揭开了新篇章。
吉林大学唐敖庆楼。唐敖庆是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创始人之一。方卫东、徐丽华摄
“白山黑水,老师们北上。”20世纪50年代,李四光、朱光亚、唐敖庆……一位又一位知名大师在“共和国长子”崛起的浪潮中,成为吉林大学及其众多“前身”学校的原始建设者。
吉林大学历史著名人物。
俗话说,长春的一半在“一汽”,汽车工业是长春复兴的动力。1955年,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工学院的学者联合创办了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前身),学院首任院长直接由“一汽”董事长饶斌担任。
从此,我国第一辆国产解放轿车、第一辆红旗轿车在长春诞生,长春被全国誉为“汽车城”,这与众多吉林大学子的努力分不开。
如今,车辆工程专业已成为吉林大学的旗舰专业。图为吉林大学学生参加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这一时期,长春年久失修,全国的高等教育力量纷纷支援东北枢纽长春。由白求恩参与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后来成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由李四光参与创建的长春地质研究所,奠定了吉林大学的基础,培养了奔赴全国的地质学家;直属邮电部的长春邮电学院,成为东北电信建设的桥梁……
吉林大学不仅仅是长春的吉林大学,更是东北振兴的一部“活着的史诗”。
吉林大学历史沿革.
千禧之初,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四所学校并入吉林大学,为吉林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年后,解放军军事后勤学院并入,从此,吉林大学改组为六所学校,一切焕然一新。这六个校区既包含着吉林大学的起源,也包含着并入吉林大学的众多学校,从而成就了吉林大学拥抱长春的现状。
你的吉大和我的吉大,好像不一样?
迷路是吉林大学新生常有的事,毕竟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吉林大学,6个校区、7个学区、8个目的地一应俱全,让人不禁疑惑“我是谁,我在哪?”
吉林大学,春景。 方卫东、徐丽华 摄
但如果你坐上有着“吉林大学校车”之称的315路公交车,就会发现这条全长11.8公里的公交线路纵贯长春南北,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把各个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的校园串联起来。
吉林大学校园分布示意图。刘云硕绘制
“最大”的吉大在哪儿?
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先锋校区(南校区)被誉为吉林大学校园的代表:
首先,它是一条宏伟壮丽的校园,有自己的中轴线——从东边来,从五月花广场,经过象征无限思考的“π路”到燕湖,穿过中心图书馆就是很多吉林大学子“念念不忘”的日新楼,往西走,走过梧桐大道,静谧清澈的湖水便是南部区域最美的鼎新广场,代表着吉林大学宏伟壮丽的格局。
吉林大学前卫南区远景。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其次,还有校园里功能齐全的巨型“建筑”,最出名的要数“吉林大学CBD”日新楼,在这里可以看巨幕电影,可以吃80多家餐厅,宽敞的中央图书馆更是夸张。坐在竹林绿植间,在几十米高的玻璃幕墙下俯瞰校园,为期末考试周“打滚”,倒也有点动力十足。
吉林大学中心图书馆。高希元摄
因此,南校区的生活常常有种青春独有的紧迫感。学生们在主教学楼翠文、静心楼之间奔跑800米,在曲折蜿蜒的逸夫楼间点按指引方向的“电子拐杖”。就连学生恋人,也可能因为宿舍楼相隔遥远,将同校的恋情变成异地恋。
吉林大学音乐节。摄影:姚嘉燕
吉大还能进行“72变”!
走出吉林大学最大的校园,摊开一张吉林大学地图,你还能看到吉林大学或古朴、或浪漫、或深邃的另外一面。
新民校区位于长春市中心,坐落于长春最具文化气息的街道新民街两侧,堪称“没有围墙的好大学”,其众多兴雅风格的建筑更是世界各地游客的“打卡点”。学生上课时需经过红绿灯穿过新民街主干道前往不同的教学楼,因此又被称为“吉林路边大学”。
远眺吉林大学新民校区。 焦小翔 摄
不远处的南岭校区承载着吉林大学的浪漫。春天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杏花纷纷绽放。吉林大学久负盛名的杏花节如期举行。在纯白与淡粉色的花海下,阔别校园许久的校友、老师们也借此机会回到母校,重聚青春岁月。
朝阳校区充满历史气息,作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现址,这里有吉林大学最美的地标建筑之一——地质宫(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在朝阳校区甚至可以体验“在大学里看博物馆”,看到吉林出土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感受东北的沧桑。
吉林大学地质宫内。摄影:姚嘉燕
此外,还有园林林立、恍若梦回江南的南湖校区;还有被誉为“中国现代兽医教育发祥地”的吉林大学农学院和平校区……除了6个主校区外,这所学校甚至还到珠海观音山脚下,与以“吉珠”命名的吉林大学珠海研究院,书写了中国南方“最大”大学的风采。
吉林大学南湖校区雕塑。摄影:王玉坤
中国最大的大学生活有多丰富?吉林大学很大,吉林大学学生的生活更大。
毕业季,放飞梦想。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对于一个刚入学吉林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所规模不亚于一个小县城的大学无疑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毕竟吉林大学现在有13个完整的学科,140个本科专业,5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如此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全可以让你从四年开始就踏上学术之旅。
吉林大学历史排名第一。
选修课更是丰富多彩,从爱情理论到电影心理学,从滑雪滑冰到宝石鉴赏,四年下来,每一位吉林大学子都将成为斜杠达人。
你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快的大学生之一。毕竟,吉林大学学生设计制作的各款赛车,在前不久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斩获了五项冠军,在2023年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中,更是斩获了总冠军。不光是赛车,长春人的新特产“高铁”,还有太空中的“玉兔号”月球车,背后都有吉林大学子们的身影。
极速车队的豪车。 刘远哲 摄
你也可能成为考古界的“扫地僧”。吉林大学的考古足以与考古界的“武林王者”北京大学一较高下。如今,学生们的考古实习,将从山西运城市夏县的某个早期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直接开始。去年,这里还发掘出两枚距今6000多年的石蚕茧。如此坚实的职业起点背后,是3000名几乎参与过所有国家重大考古项目的吉林大学考古工作者的自信。
吉林大学考古艺术博物馆。摄影:姚嘉燕
在吉林大学读书是一段非常丰富的经历。尽管吉林大学遍布长春各地,但每一个吉林大学的学生总有一些共同的回忆:
杏花节上人头攒动,五月花广场文化节上品尝美味佳肴,中心图书馆玻璃幕墙前感受秋天金色的阳光,净月潭、莲花山、北大山等地的滑雪场、溜冰场滑冰……这些构成了全体吉林大学子们的美好瞬间。
吉林大学日新楼巨幕影院。 姚嘉燕 摄
虽然吉林大学对于很多新生来说可能大得令人眼花缭乱,南方的学子也可能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或者干燥的暖气,但是“北国春城”的浪漫气质总会装点出不一样的青春生活。
吉林大学的校园生活。 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只要你在这座环抱北国春城、日新月异的校园里生活一段时间,感受它与长春乃至东北共鸣时的辉煌时刻,记着鼎新堂高唱“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豪迈气势,你或许有希望成为这所中国“最大”大学的首都学者。
吉林大学运动会。摄影:方卫东、徐丽华
文 | 陈阳(吉林大学2021届校友),《后果》
文本编辑器 | 后果,飞天一面
照片编辑器 | 怡然
设计 | 崔屹,九阳
地图编辑器 | 刘云硕
文章标题图片 | 方卫东、徐利华
封面图片 | 视觉中国、方卫东、徐利华
本文为【原汁原味风景】原创内容
吉林大学 2024 年吉林省招生工作会议举行,青春向北等你来
5月16日,吉林大学—吉林省“校中通”人才培养对接会暨吉林大学2024年吉林省招生工作会议在吉林大学召开。
前不久,在吉林大学原创话剧《北上先生》复播中,“匡亚明校长”一句台词“我多想看2024年的吉林大学”引发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会上,吉林大学本科招生处打造了吉林大学2024招生宣传片《青春北上》启动仪式,向全体青年学子发出最诚挚的邀请,也向吉林优秀学子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优秀学生是吉林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本,是吉林振兴的关键、活力之源。吉林大学党委**姜志英在致辞中指出,吉林大学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坚守为党和国家育人永恒初心,坚守立德树人、育人心灵的崇高使命,为学生提供汲取知识的养分、创造提升自我的机会、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在“入学门”上狠下功夫,为学生营造择优录取的良好氛围,在“培养门”上用心关爱,赋予学生引领时代的卓越能力,在“发展门”上用情关爱,为学生铺就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他说,2024年高考即将来临,真诚希望大家进一步了解吉林大学,进而宣传推介吉林大学,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吉林大学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也希望更多的优秀学子能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相信吉林大学、选择吉林大学、为吉林大学筑梦。
(吉林大学供图)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宇分享了他在吉林大学工作40多年最深的体会。
他说,吉林大学不仅是一所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更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先进办学理念、优良校风校风、立德树人师资队伍、优秀青年学子队伍的“五有”大学。孙正宇说,无论是走在东中华路文化名人街,看话剧《北上先生》,还是参观地质宫里的“黄大年纪念馆”,或是浏览有关吉林大学的新闻报道,都会深切感受到吉林大学的文化底蕴、繁荣发展和未来美好的前景。 他说,在吉林大学,学到了“大度、正气、勇气”的做人之道、学问之道、“以科研支撑教学、以理论培育灵魂”的为人之道、教书育人之道,概括了“激发学生理论兴趣、拓展学生理论视野、冲击学生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理论境界”的办学理念。他说,把学生培养成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是吉林大学“求真、务实、励志”的理想和追求。他真诚希望全省各中学的优秀毕业生报考吉林大学深造。
会上,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宏伟为“吉林大学尖山人才共育基地”授牌,教务处处长、本科招生处处长王庆峰介绍了“吉林大学2024年高校对接与本科招生政策人才培养工作”。
研讨环节,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想法和建议,共同为大中学校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对接积极建言献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发。
活动当天,各中学代表还参观了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和南岭校区的校史馆、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无机-超分子大厦、汽车底盘一体化及仿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地,进一步加深对吉林大学的了解。
中国吉林网吉客APP
记者尹伟文/摄
编辑:鞠华军 吉林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