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中庸》原文及译文(珍藏:《中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小条 2024-07-05

孔子说:“颜回是这样的人,他得了它的好处,牢牢地记住它,而不失去它。”孔子说:“天下不能被统治。”这位官员说。你可以放弃薪水,你可以践踏纯白的刀锋,但节制却并不容易实现。 ”

【原来的】

子路问羌。孔子曰:“南强北强?北强?北强?北强亦南强,强者居其间,故”诸侯和睦,不依附于他人,则国家自有其道,则无事变。

【翻译】

子路问什么叫坚强。孔子说:“南方的力量如何?北方的力量如何?或者你认为它强大吗?以宽容和仁慈的精神来教育人们,不要报复那些对我无礼和不敬的人。” 。“说。这就是南方的力量,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死时枕着武器、盔甲和盾牌。这就是北方的实力。勇敢、进取的人就有这种力量。因此,有道德的人的真正力量是服从和不评判。当这个国家的政治和平时,你不会改变你的愿望。即使国家政局黯淡,你依然忠诚、不变。 ”

【原来的】

孔子说:“苏婴的行为是奇怪的,后人会描述它,但我不能做到。君子遵循道路,不认真,我不能做到君子依靠道。”言下之意,圣人就是退隐世间、一无所知、无怨无悔的人。 ”

【翻译】

孔子说:“他可能会寻找错误,做出奇怪的事情来欺骗世人,窃取他的声誉。有些后人可能会写他,写他的传记,但我决不会有品德好的人遵循道德。”黄金中庸。但即使放弃我也无法坚持下去,即使我身在大山深处,我也永远不会放弃。”即使他隐居不为人知,他也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原来的】

不紧不慢、隐藏自己,才是君子之道。夫妻间的愚蠢可以归咎于知识,但有些事情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无法理解,即使是那么极端。婚姻不忠是可能的,但在极端情况下,即使是智者也无能为力。世界那么大,人还是有遗憾的。故君子之言大,天下无事可达;君子言小,天下无事可破。《诗》 云:“鸢在天飞,鱼跳深渊。”据说从上到下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点。君子之道始于妻妾,止于天地。

【翻译】

君子之道是宽阔而细腻的。普通人即使无知也能知道太子之道,但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参悟其最高深奥的境界。普通男女,虽然不聪明,可以践行君子之道,但到了最高深奥的境界,连圣人也无法做到。世界很大,但还是有人不满意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大”,就是大到不能容纳整个世界;君子说“小”,就是小到不能分开。 《诗经》云:“风筝在天上飞,鱼潜在深水里,这就是上下有分明。”君子之道是从普通男女开始的。最高深的境界是全世界都知道的。

【原来的】

孔子说:“道虽离人,远则非道,所以君子求事,必以变化待人。” 。你的父亲,你不能这样做,如果你要求大臣侍奉国王,你不能,如果你要求朋友先给,你不能。即行动要慎重,有不足就不敢做,言语与行动有关,那就必须行动。君子谨慎言行何以不良心? ”

【翻译】

孔子曰:“道离人不远。”《诗》说:“修道而假装深奥,而使道远离人,那么这个人就离道不远了。”砍斧子吧。”用斧柄砍,斧柄就在你的正前方砍木斧柄时,手握斧柄时没有区别,但从侧面看则没有区别。不过,只要你能改正错误,修行道,你会发现不同的情况处理不同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什么是忠诚和宽恕?不要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 “君子之道有四,而作为孔子,我却没有做到。”作为一个儿子,我不能为我的父亲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臣子,我不能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做不到。我没有践行我一贯的美德,没有为我的兄弟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也尽可能不注意我平时的语言。如果修行有缺陷,他就不敢去努力。虽然强硬,但他不惜说话狂妄,他应该考虑自己是否能做到,他的行动也应该考虑他所说的。 ”

【原来的】

君子按照自己的立场行事,不希望偏离自己的立场。如果你出生在富裕而高贵的地方,你的行为就像一个富人;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卑鄙的国家,你的行为就像一个野蛮人。当你遇到麻烦时,你会表现得像一个遇到麻烦的人。君子不入则不满足!身居高位不拥护子孙,身居低位不拥护上级。如果你不问别人而改正自己,你就不会记恨。居高不下怨天,居下不怨人。所以,君子安居乐业,以待天命,小人冒险求福。孔子曰:“有君子射如君子,失其正良,反求其身。”

【翻译】

君子满足于自己目前的地位,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有错。当你在富裕的地方时,你做一个富有的人应该做的事;当你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时,你做一个穷人应该做的事。当您遇到麻烦时,可以远程完成您需要做的事情。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到满足。当你处于上位的时候,你不应该欺负处于下位的人;当你处于下位的时候,你不应该依附于处于上位的人。如果你纠正自己而不对别人严厉,人们就会停止抱怨。不怨天,也不怨人。因此,君子安居乐业,以待命运,小人则铤而走险,去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的处世态度就像射箭一样,不是箭不正,而是射箭不好。”

【原来的】

君子之道如下。走得越远,就越亲近;爬得越高,就越卑微。《诗经》说:“我的妻子像鼓、琴、竖琴一样和谐。我的兄弟们在演奏,快乐而轻松。师父说,我的家人和我的妻子都高兴。” “我的父母真是太听话了!”

【翻译】

君子追求中庸之道,如走远路,如登高山,须从近处开始。《诗》 说道:孔子说:“妻儿和睦,如琴鼓瑟。兄弟间和睦,顺从而快乐。”称赞道:“这会让你的父母高兴!”

【原来的】

孔子说: “鬼神之德何其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留身物。让一切世间受祭,如着着。”两边都说:“神的意念无法测量,只能反映在眼睛里。”

【翻译】

孔子曰:“鬼神之功,不可见,不可闻,而映于万物,不可人知。”天下之人,当斋戒净心,披戴。庄严整齐的衣服来祭拜它,它仿佛就在你的头上,在你的身边,“神来之不易,我能粗鲁吗?从细微到明显,你都无法隐藏真实的东西!”

【原来的】

孔子说:“舜之大孝,也与他的德行有关。” ,这是一种伟大的美德。” “一定会得到位、俸禄、名誉、长寿。”所以,天道生灵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才能而强大。所以,谁栽植,谁就耕耘;谁毁坏,谁就毁坏。从天上宣告,有大德的人都会受命。 ”

【翻译】

孔子说: “舜是最孝的人,就德而言是圣人,就地位而言是尊贵的帝王,就财富而言拥有全世界。在他的宗庙里,人们崇拜他,崇拜他。” ’所以,有德的人自然会得到他应有的地位、财富、荣誉和长寿。《诗经》 能成功的培养,不能成功的淘汰。 “君子高尚,使人安居乐业。”“授之以大任,有德之人必受其命”。

【原来的】

孔子曰:“惟文王不忧也! 以王为父,武王为子,父行,子传王之志。宣、王姬、武王。一兵治天下,尊为帝王,子孙护之。

【翻译】

孔子说:古代诸帝王中,恐怕只有周文王是无忧无虑的吧!因为他有睿智的王姬为父,有英雄的武王为子奠定基础,而他的儿子周武王则继承了遗志,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武王继承了太王、王姬、文王的未竟之业,灭了大殷,征服了天下。周武王因为自下而上的大义之举,不仅保持了自己名垂天下的名声,而且作为一个皇帝,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掌控着天下的财富,享受着巨大的财富。 做过。一代又一代在祖先的庙里祭祀,子孙后代也继续祭祀,直到永远。

【原来的】

武王末年,周公成为文武双全的人,追随王大王、王姬,祭祀先公为帝。这种仪式延伸到王公、官员、学者和平民。父为大夫,子为秀才,与大夫同葬,与秀才同葬。父为士,子为大官,士葬,大官祭。服丧一年,与大官相同;服丧三年,与皇帝相同;为父母服丧,不分贵贱。 ”

【翻译】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接受天命称帝,所以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完成。武王死后,周公继续辅佐文王、武王立德,尊太王、王姬为王,以皇家礼仪祭祖。礼敬诸侯、官员、士人、百姓。周公制定的礼仪规则:如果父亲是读书人,儿子是读书人,则必须按照读书人的礼仪埋葬父亲;如果父亲是读书人,儿子是读书人,祭祀必须按照学者的礼仪来进行。士人,父辈必须按士人之礼而死,按医者之礼而安葬、祭祀。一周年知县可以使用,三周年只有皇帝可以使用。丧父母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皇帝和百姓都是一样的。

【原来的】

孔子说:“武王、周公,非常孝顺。孝顺丈夫的人,善于继承他人的志向,传授他人的境遇。春秋时期,他们修建祠堂,制定礼制。”宗庙之序,为赵穆之序,题序为辨贵贱,事序如下。最高者,言茅为牙序。

“坚守自己的立场,有礼貌,演奏音乐,尊重你所尊重的人,爱护你的亲人,生前死,生前死,这是孝道的最高形式。” 侍奉上帝“仪式”。祖祠是我们的祖先,我明白郊区的仪式的意义就是手牵着手!”

【翻译】

孔子说:“武王、周公真是最孝的人。所谓孝,就是继承祖宗的遗志,继承祖宗未竟的成果。春秋祭祀时节,修葺祠堂,陈列祭祀用具,陈列祖先留下的衣物,祭祀美味的时令食品。

根据宗庙祭祀礼仪制度,通过排列官衔顺序,可以明确区分父子、长子、幼子、近亲的尊卑顺序。大家喝酒时,为了明确区分天赋高低,晚辈必须先向长辈敬酒,让祖辈的祝福延伸到晚辈身上。由于规则是根据年龄确定的,因此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都维持着秩序。 ”

“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履行祖先传下来的仪式,奏响时代的音乐,尊敬祖先所尊敬的人,爱祖先所爱的人,就像侍奉生者一样。侍奉死者如同侍奉自己,是最高的孝道。

祭天地礼仪是为了侍奉皇帝而产生的,祠堂礼仪是为了祭祀祖先而产生的。一旦你了解了郊区社区的礼仪以及大大小小的祭祀的意义,统治世界的原则就变得像亲眼所见一样容易理解。 《舞台老师首部作品集》

【原来的】

爱子询问政治。孔子说:“政以政为政,人存则政,人死则政。人对政治敏感,地也敏感。”就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最亲近的亲人,因为夫政也是普茹。重要的是善待你的亲戚。 最重要的是尊重有德之人。 除非你的地位较低,否则你无法得到人。 所以君子不能失败。你要修身,就不能忽视亲人;你要认识别人,就不能忽视别人。

【翻译】

鲁哀公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经书上。他们在世的时候,这些政事是行的,死了之后,这些政事就被废止了,这是这样的道理。” .”勤于政治,治荒之道,是用速生树。俗话说,智者之政,最能出成果。修身护道,必须从仁义开始。 义就是做一切事都正确,尊崇圣人是最大的义。尊亲尊圣,没有当权者的信任,就不可能成功治理老百姓。侍奉亲人,要想了解别人,就不能了解别人,必须了解天理。

【原来的】

世间有五大道,修行者有三人。曰:君王大臣、父子、丈夫、妻子、兄弟姐妹、朋友。第五是世间之道。知识、仁慈和勇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这就是为什么做这件事的人都是一样的。当你出生时你就知道它,当你学习它时你就知道它,当你被关起来时你就知道它,这是了解它的最好方法之一。无论你是安全地、为了利益还是勉强地去做,你都会成功。孔子说:“学近于知,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此三者,则能修身。如何修身,知治也。”懂得治理人民,就能治理天下。

【翻译】

世界上所有民族共有五种道德关系,而三种美德则用来处理这五种道德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智、仁、勇,是处理这五伦的三德,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当谈到实践这三种美德时,这个词就是“诚实”。有些人生来就有这些原则,有些人只是学习它们,但只要他们活着就永远不会知道它们。毕竟,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样的。再举个例子,有的人是自愿练的,有的人是为了某种利益而练的,有的人是勉强练的,但最后只要大家都练了,都是一样的。孔子曰:“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懂得修养自己。”如果你懂得了,你就能懂得如何管理别人,你就能懂得如何管理别人。 “其他人将知道如何统治世界和国家。”

【原来的】

底层的人如果得不到上层的信任,就无法有效地治理老百姓。获得当权者的信任有很多方法,但除非你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否则就没有办法获得当权者的信任。即使你孝顺父母,也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家长们有办法。如果你不真诚,你就不可能孝顺父母。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你就不可能诚实。

【原来的】

诚是天之道,诚是人之道。诚实的人不劳而获,不思而行,从容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诚实的人选择善良,但又很固执。学术地研究它,仔细地审视它,思考它,清楚地辨别它,诚信地实践它。没有学习,没有学习,没有办法。没有问题,没有询问,没有知道,没有思考,也没有对思考的理解。没有明辨,明辨不清,没有办法去做,更没有办法精进去做。如果你能做一次,你就可以做一百次、十次、一千次。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你愚蠢,你也会变得聪明,即使你柔软,你也会变得坚强。 ”

【翻译】

诚信是神的原则,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圣人是一个天生真诚的人,一个能够毫不费力地、不假思索地做某事的人,并且自然地遵循神的逻辑。追求诚信需要选择适当的目标并顽强地追求它们。就是要广泛学习、深入研究、缜密思考、明确认识、切实落实。要么不学,不学会才放弃;要么不问问题,不理解不放弃;要么不想学,不放弃。仔细思考或放弃,直到你无法区分为止,一旦你练习了,就决不放弃,直到你得到它。真正实现它。别人用一分钟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我却用百分百的努力做到。别人用10%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我却用1000%的努力做到。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愚蠢的人也能变得聪明,弱小的人也能变得坚强。

【原来的】

至诚而清者谓之性,清而至诚者谓之教。诚则明,明则诚。

【翻译】

自然地明白真理就叫真诚,明白真理和真诚就叫人工教育。如果你真诚,你自然会明白真理,一旦你明白了真理,你就会真诚。

【原来的】

世间唯有诚实才能满足其本性,能满足人性,才能满足事物的本性。万物之中,能歌颂天地的改造和修养,又能将天地的改造和教育与天地结合起来。

【翻译】

如果世界上最诚实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本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本性。若能充分展现万物之性,能助天地滋养万物,则天地可以相通。天地为三。

【原来的】

第二件事是音乐。音乐可以是诚实的。完整即是形,形即是形,形即明,明即动,动即变,变即变。

【翻译】

即使是低于圣人的圣人,通过详细了解真理,也能达到真诚的境界。如果你诚实,就会表现出来;如果你向前迈进,就会感动别人。如果你做出改变,你就会改变和滋养万物。只有世界上最诚实的人才能种植一切。

【原来的】

通往诚实的道路是可以提前知道的。国欲兴则有吉,国亡则有妖。我看到乌龟移动了所有四个部分。祸与福都会来。他们像上帝一样诚实,因为好事必须提前预见,坏事也必须提前预见。

【翻译】

你是如此真诚,以至于你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要兴盛,必有吉兆;国家要衰落,必有凶兆。或者是出现在算命的蓍草龟甲上,或者表现在人体的运动状态上。当好运气或坏运气来临时,你可以提前知道是好是坏。因此,极度的诚实就像上帝一样微妙。

【原来的】

诚实是你自己做的,道路也是你自己做的。诚信是一切事物的开始,而不是不诚实。所以,君子的诚实是无价的。真诚之所以成为某种东西,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你自己。成己是慈悲,成事是知。既然自然的美德是符合外在和内在的原则的,那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措施是适当的。

【翻译】

诚是自我完善,道是自我导向。真诚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没有真诚,事物就不会存在。故君子重诚信。然而,真诚并不足以提高自己,也不足以改善事物。自强不息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与智是源于自然的美德,是自与外物融为一体的法则,是随时可以修行的。

【原来的】

故诚不息,不息则长;久则胜,则远也;则远则远。心胸开阔,心胸开阔,就会变得明智。因为它宽而厚,所以可以用来承载东西,因为它聪明,所以可以遮盖东西,因为它寿命长,所以它成为一个物体。菩萨与地和谐,智慧与天和谐,永恒无边。故无见而成,无动而变,无为而得。

天地之道,可用一字概括。它是由什么制成的,是不可预测的。天地之道,宽、厚、高、明、长。如今,苍穹之上,日月星辰相连,万物皆被覆盖。如今的土地大约有一把地球那么大,可以承载山峦而无重量,可以使江河海洋震动,可以容纳一切而不渗漏。如今的浮山,幅员辽阔,怪石连绵,草木茂盛,动物奇宝众多。现在一勺水,竟会生出龟、鲛、龙、鱼、鳖,并生出财物。

《诗》 云曰:“唯天命,喻目无极!”盖曰:“唯天命!” 盖曰:“唯天命,喻目无极!”天国之所以是天国。盖曰:文王之所以是文人,是因为他清净。

【翻译】

因此,极度的诚实永远不会停止。如果不停止,就会长期存在,如果有效,就会广泛传播、深入发展。你将宽阔而深邃,高大而明亮。宽深才能承载万物,高明才能覆盖万物,长久才能生万物。它的广度和深度比作大地,它的高度和光明比作天,它的永恒和永恒是无限的。当你处于这种状态时,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自己,而无需表达自己,你就能自然而然地无为地感动人和事,自然而然地就能有所成就。

天地之法,可用“诚”字来概括。诚本身是专一的,所以万物的诞生是无法预测的。大地法则是宽、深、高、明、远、长。我们今天所说的天空,本来只是一小片光的集合,当它变得无限大时,就承载了日月星辰,世间万物都被光覆盖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片土地原本并不存在。

过是由一撮土一撮土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也是从里面开发出来。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各种货物财富都在里面繁殖生长出来。 《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正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正也是没有止息的。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待圣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极端高明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朴实厚道,崇奉礼节。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会犯上作乱,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代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规范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没有圣人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圣人的德行,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以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的传统,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纯朴、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能够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宏大量,温和柔顺,能够包容天下;奋发勇健,刚强坚毅,能够决断天下大事;威严庄重,忠诚正直,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崇高的圣人,美德广博而又深厚,并且时常会展现出来。德性广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渊。美德表现在仪容上,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百姓没有谁不喜悦。 这样,美好的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且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苍天覆盖的地方,大地承载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能与天相匹配。 只有天下地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布袋先生首藏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 《诗》曰:“丕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燊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太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因知远事,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布袋先生首藏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能表现出他的诚信。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布袋先生首藏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