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是正义的人?柏拉图的理解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有很大不同。
上次我们分享了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由三类人组成的:劳动者、保护者和统治者。在一个公正的城邦里,不同的人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城邦里的每个人都可以从容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正义作为最重要的美德,在这个城邦中孕育出节制、勇气和智慧,并使其得以维持。
节制、勇敢、智慧、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四大美德。
在发现了城邦的正义之后,苏格拉底将话题从城邦转移到个人身上,又回到了起点:所有人的正义的本质是什么?
苏格拉底问是否每个人都具有与城邦相同的结构和性质。
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继续思考灵魂是否具备节制、勇气、智慧这三种美德,苏格拉底认为,因为城邦是由这三种人组成的,所以人们具备这三种品质。有理由相信它确实如此。城邦的三大属性应该源于个人。
如果城邦的这些品质源于个体,那么它们是每个个体内部独立的,还是整体的?
比如,学习的时候需要智慧,生气的时候需要勇气,有欲望的时候需要自制力。
苏格拉底说,如果事情本来就是这样,那么它们一定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人的头不动,但手在摇晃,因为头和手是身体的两个不同部分。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有不同的功能,那么它们必然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换句话说,人类的灵魂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一个复合体。
那么,控制人的灵魂中包含着什么样的结构呢?
苏格拉底用了我们口渴时本能地想喝水的例子。
但是饮料呢?
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可能会有一个声音说:“我已经胖了,不能再喝酒了。”我们的头脑中似乎有两种力量:一种鼓励我们喝酒,另一种阻止我们喝酒。这就像弓箭手不能同时拉弓和向前推弓一样。一只手不可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必须一只手拉弓,另一只手推弓。
因此,显然有两件事促使我们喝酒,还有两件事阻止我喝酒。阻止我们喝酒的力量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理性部分,而让我们喝酒的冲动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欲望。
由此,苏格拉底发现了灵魂的两种本质:理性和欲望。
是否存在第三种本性?
苏格拉底一直认为,理性让你不喝酒,欲望让你想喝酒。这些都是极端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仍然在喝冰可乐,而且看起来里面有一个人。这种声音是自嘲的,会引发愤怒和悔恨等情绪。
那么这个声音是谁发出的呢?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激情,是区别于欲望和理性的第三种品质。
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思想实验,苏格拉底发现了灵魂的三种本质:理性、欲望和激情。
我们要喝的是欲望。
让我们戒酒的原因是什么。
而这种情绪化的东西,有时帮助理性抑制欲望,有时又帮助理性驱赶欲望,这就是激情。
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解释了灵魂的三种品质:理性、欲望和激情。
他们之间的激情很重要。事实证明,愤怒的感觉实际上源于理性的失控,或者意味着对理性的否定。
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们在理性上认为正确的行为无法阻止欲望引起的错误行为,这可以说是对理性的否定,从而引发了愤怒的表达。另一方面,很少生气、精神稳定的人,可以说是有理性控制自己的激情的。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即使做了错事,他的高贵程度越高,他就越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他就越不容易生气。
因为你理性地认为这个人的做法是公平的。反之,当一个人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激情和理性就会走到一起,共同抗争。
他们会为正义而战,他的情绪会激动,甚至愤怒,他会坚决争取胜利,否则他高贵的灵魂就会不安。
激情是对理性的天然帮助,但前提是它不受教育的影响。在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纯粹的热情: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想做某事的冲动。
关于理性、激情、欲望之间的关系。柏拉图也用了战车的比喻。
柏拉图将人类灵魂比作驾驶两匹马拉战车的车夫。两匹马中的一匹是黑色的,狂野的,不断地试图拉走马车。另一匹白马则比较圆滑,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这里的驭手是灵魂的理性,黑马是欲望,白马是激情。
理性、激情、欲望是灵魂的三种品质,分别对应智慧、勇气、节制三种美德,对应城邦中的三种人:统治者、保护者和劳动者。
城邦的正义,就是让三种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三性和谐有序,那就是一个正义的人了,我可以说我是一个正义的人。正义的人。
在中国哲学中,这种状态有时被称为“中庸”。
柏拉图对正义的解释与《中庸》一致。 “知、仁、勇,为天下三德,故行者为一。智、仁、勇三德行之,则为‘中庸’之境。” ” 就实现了。
正如柏拉图所说,正义的人是集智慧、勇气、节制三种品质于一身,并达到和谐与秩序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