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师资综合公办211研究生院资质双甲等
设施介绍
青海大学坐落在——夏都、高原古城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业大学,始建于1958年。 1960年11月,青海农牧大学、青海医科大学、青海财经大学合并组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被撤销。 1971年重建青海科技农业大学,设有工学、农学两个专业。 1988年重建青海大学。 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 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并入青海大学。 2004年,青海医科大学整合组建新的青海大学。
60年的风风雨雨,60年的薪火相传,学校走出了一条砥砺前行、不断完善的创业史。目前,我们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农学、医学、工商管理四大领域为主,并同时协作发展其他领域的教育研究型大学。 2001年起,清华大学等四所著名大学支持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部属”大学。 2012年入选“提升中西部地区大学综合实力”全国14所大学名单,2016年成为其中之一。 2017年入选全国百所创新创业示范学校之一,2018年成为教育部、青海省成员高校。由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
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2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850人(其中博士生206人)。本科生、专科生2.2万人(含昆仑大学)。教职工人数5372人(其中附属医院3050人),专任教师13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76人,占3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6%。我正在做硕士学位或更高学位。
学校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领域、2个国家重点领域、16个国家专业,拥有博士认证点5个,硕士认证点5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本科专业69个。国家级专业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包括精品规划项目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共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拥有国家重点研究院1个、国家重点研究院分院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院(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研究院3个、农业部研究院1个(设有4个农业部中心)和1个农业部重点研究所。现有国家林业局1个、国教华宇VR世界研究院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
学校现有中科院学士学位1人,兼任本科生7人。教育部“阳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工程基金”专家1人,新世纪工程卓越基金获得者2人。 “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中,有34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荣获国家创新奖、香港霍林霍利基金会科技创新奖、傅莹奖奖。东方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华侨学会(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届世界国家科学院世界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国家和地方名师30余人,优秀教师60余人教育工作者、省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146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人才项目,11个团队179余人入选“135”。青海省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省级领军人才。 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丹式教师团队”,16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百千万人才高层次人才”区域。''
我校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领域和专业与国家和青海省推动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有关的特色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密切相关。学校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突出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它。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近五年,学校获批科研项目153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科研经费总额约9.19亿元,国际主导项目16项,66项成果共579项。已取得成果,其中包括10 个国际主导的项目。实施国际先进项目1个,培育新品种31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获国家优秀奖1次,获国家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青海省科学奖获重大科技贡献3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42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国际合作奖2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6项。他已在各种国内外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840篇,在国际主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我校坚持学校管理开放原则,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清华大学、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研究领域。其他方面。我们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正在开展务实合作。参与“丝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入选“高校学科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启动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新一轮“三兄弟”模式合作项目,并持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我校,牢固树立“学争昆仑、过江水”的校训,传承“五特”精神,培养人才,道德正直,努力。学校正在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高标准”的现代化大学,支撑创新驱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校园现有学生2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8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6人),本科生、专科生22000余人(其中昆仑大学学生3838人)。教职工人数5372人(其中附属医院3050人),专任教师13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76人,占3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6%。我正在做硕士学位或更高学位。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学者7人,兼职教授2人,教育部“阳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项目经理1人,国家级特聘教授2人。被雇用。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十万人计划”、教育部“人力资源开发”等国家级人才22人项目”等。34人荣获国家创新奖、香港和林霍利基金会科技创新奖、傅英东教育奖、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侨界(创新人力资源)贡献奖。第三届世界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奖项,也是全球唯一的基础医学奖。从教育工作者中,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才项目241人,“135”14人、团队项目220余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高层次人才和地方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安式师资队伍”1个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高地”。
部门名称
金融经济学院
藏医大学
地质工程系
化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农牧大学
生态与环境工程学院
水利电力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
医学院
全国特色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
全国特色专业建设工地:资源勘探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草原学
民族特色专业建设点:藏医药
全国各主要工地特色:经济
全国特色专业建设工地: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国一流本科大型建设点:生态学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勘探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大型建设点: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一流本科大建设点:农业
国家一流本科大型建设点:草原科学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水利水电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冶金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技术
全国优秀农林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兽医
国家优秀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草原科学
国家卓越医生培养体系5年临床医学课程
科目评估
草科学B-
作物科学C
临床医学C-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