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2004年从985大学硕士毕业,进入当地一所正规大学当老师。当时,随着学校扩招,报名跟随他任教的硕士生一共有10人。
19年过去了,这10位同时起步的人如今拥有截然不同的职业头衔。其中两个是教授评的,四个是副教授评的,剩下的四个,包括这位朋友,还是中级导师。
大学副教授
不同的职称造成一系列待遇和成长前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收入。这是最直观的区别。讲师月收入8000元以上,副教授月收入11000元以上,教授月收入15000元以上。我的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之为“1.4 规则”。这意味着在职业的任何级别,你的收入基本上相当于1.4 倍。教授的收入几乎是讲师的两倍。
青年教授
2、发展前景。晋升教授的两人中,一个已经担任二线大学的副校长,另一个拥有多种社会头衔,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虽然他没有头衔。副教授四人中,一名是实验室主任,一名是系主任。四位老教官都没有正式职称,但个个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职责。
3、共同影响。大学里几乎所有的资源配置都与职称有关,比如项目申请、年终考核、公费出国旅游等。就算你升入我们学校附属初中,也会按职称排名,如果拿不到职称,直接挂钩下一代!
大学讲师
我的朋友以前对工作评价是一种放任的态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越来越难以保持冷静。如今他已经45岁了,还有希望当上大官吗?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