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列宁基于黑格尔思想的唯物主义转向,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确界定。马克思将实践视为感性活动,而恩格斯则将实践仅理解为实验和工业。列宁提炼了黑格尔的理性思想,为实践的概念提供了明确的定义。
马克思
中外历史哲学家将实践(行动)理解为道德实践,即道德原则的实施。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是实施道德原则的能力,是这种理解的集中表达。黑格尔也不例外,在《逻辑学》中谈到实践时,列宁批评道:“为什么实践和行动只能转化为‘善’?这是狭隘的、片面的!”但当黑格尔对“善”进行具体解释时,他突破了道德实践的范围,实际上揭示了列宁认为有用的实践概念的一般内容。
黑格尔说:“概念中包含的这一规定与概念等同,本身就包含了个体外在现实的要求,这是好的。”列宁对此评论如下:“本质:‘善’是” “换句话说,“善”被理解为人类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2)”这样,列宁阐明了实践的两个主要要素,首先是主观要求。即使主观要求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是主观要求的实现。
在列宁看来,实践首先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换句话说,它始终是某种知识指导下的有意识的活动,而没有这种要素,实践和本能活动之间就不会有明确的界限。其次,它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即按照主观意图改变现实世界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个要素,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之间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列宁说:“人类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世界并不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我决心如此。”在实践中解释这两个要素。
为了解释实践,黑格尔将其与知识进行了对比: “因为,在黑格尔看来,知识是命题,实践是其对立面。实践包含着知识,并且高于知识。”
这种安排虽然是出于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的需要,但它清楚地揭示了实践与知识的区别,因此列宁将其转化为唯物主义的方法,说“实践(理论)比知识更好”,他说。著名的结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实用性。 ”
换句话说,实践比知识更根本,知识是实践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这里的认识是理论认识,它是普遍的,它指导的实践当然也是普遍的,但它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它能够改造我所拥有的直接现实。这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的确切含义,界定了人类各种活动中实践的基本脉络。
列宁关于《逻辑学》的理解和实践的另一个观点是实践标准的思想。列宁相信黑格尔在他的书《哲学笔记》中已经猜到了这一点。在列宁看来,黑格尔关于合目的性范畴作为从客观性到思想的中间环节的观点是对实践标准的假定。
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同一性,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同一性呢?实践是通过目的或已实现的目的来实现目的的活动。因此,列宁认为:“突出的一点是,黑格尔通过人们实践的、有目的的活动,接近一个连贯的‘观念’作为概念和对象,接近真理的观念就是这样。” 。他说:这:人们用他们的实践来证明他们的思想、概念、知识和科学的客观正确性。 ”
在列宁看来,黑格尔《逻辑学》的最后三段“知识通过实践达到绝对概念”是实践标准中明显的假设。黑格尔认为理念就是真理,但理念中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还没有达到绝对同一,还不是绝对真理。
如前所述,这种绝对同一性是通过知识和实践在绝对概念中实现的,其中知识克服了主体的片面性,实践克服了客体的片面性,从而使思维与存在合而为一。换句话说,已经达到了绝对真理。
黑格尔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绝对真理,这当然是极其荒唐的,但列宁却深深地看重这种荒唐想法中的真理标准,“哲学百科全书第225条非常有用。那里,‘认识’(‘理论的’)” ”)、“意志”和“实践活动”,是主观性的“片面性”,也是客观性的“片面性”。它被描述为两个方面、两种方式来消除两者。有两层含义。 ”
他还指出,“毫无疑问,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是分析理解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向客观(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真理过渡的一个环节。因此,当马克思纳入这一标准时,他的观点在认识论实践上与黑格尔的观点直接接近。
列宁还认为,黑格尔将实践纳入逻辑范畴,是对知识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的推定,他指出:我们说这种逻辑活动是“推理”,“主体”(人)在逻辑“推理”网格中扮演特定“项目”的角色,等等。顺便说一句,并非一切都是游戏。
这里有一些非常深刻和纯粹唯物主义的东西。也就是说,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人类意识将各种逻辑模式重复亿万次,让这些模式获得公理的意义。 “公理产生于实践,只有亿万人类的实践才能检验公理的真实性,这是列宁在黑格尔的启发下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一种彻底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列宁还指出,黑格尔还提出了实践必须以唯心主义形式与知识相结合的思想。黑格尔认为,不变的外部世界是一个未开发的黑暗王国,只有实践和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消除这个黑暗王国;否则,这将是实现目标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意志本身阻碍了其自身目的的实现,因为它与知识分离,而外部现实并不为意志保留实际存在的形式,因此善的概念只能存在于这种背景下。真理得到补充。 ”
列宁高度赞赏黑格尔的论点,并指出这段话揭示了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外部现实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客观真理)需要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在《逻辑学》中讨论了上述观点,但这些观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黑格尔虽然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但他的哲学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这一方面表明辩证法与唯物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唯物主义观点植根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坚韧,这使得它即使在绝对理想主义政权的压力下也能突破并发光发热。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