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医保个人账户可购买的商业健康险范围大幅扩大,除了“上海惠保”外,还有多项百万医疗险、癌症险、据悉,现在可以购买母婴保险了。多达14 种产品,包括婴儿保险。全国范围内,不少地区支持通过医保账户购买惠民宝产品,但个人医保账户购买权已大规模放开,购买范围扩大至其他地区仍属上海率先。区域化拓展。健康保险。这一消息在沉寂已久的健康保险市场引起了巨大的涟漪。 —— 在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惠民险等多重引擎更替后,国内健康险市场三个市场持续个位数增长。健康保险的命运已成为一个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不断演变的问题。上海个人健康险账户测试能否盘活数万亿健康险市场?能否预示健康险未来发展方向?
1
大病保险和医疗保险:市场力量和国家意志
回顾日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历史,医疗保险的发展与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密切相关,在各个发展阶段,大病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发展成为一体。又成为了动力。健康保险。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号文件,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公费医疗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同时,《决定》的制度设计在很多方面对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区域协调体系,明确需要建立以市级协调、县级协调为主的医保体系,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体系水平。这一安排应与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协调制定,是在惠民宝急需扩大承保基础、避免死亡循环的情况下制定的。这将给惠民宝的发展造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是双账户制度,《决定》,明确医保基金全部由个人缴纳,30%的医保基金由单位缴纳。这种制度设计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医疗保险水平的差距,经济中低发展地区和中小企业无法为其员工开立个人账户。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利用这种制度安排来补贴职工的收入。此外,《决定》提出“超过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应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方式结算”,以与目前已实行的劳动标准医疗制度挂钩。
1998年至2010年,政策层面要求结合健康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基金监管模式参与基本健康保险基金和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服务。鼓励。在此背景下,我国职工基本医疗补充保险和医疗保险经办业务正在推动医疗保险快速发展。
同时,重疾险因其单价高、现金价值高而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另外,当时的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标准低、大病保障不足。重病保险问世为了满足大众大病后的损失赔偿需求,重病保险迅速发展,健康险也呈现出医疗保险与疾病保险联动的趋势。
2011年,疾病险保费收入370.5亿元,占比53.6%,医疗险保费收入占比45.8%,长期护理险和伤残险保费合计占比0.6%。
2
2012-2020:重大疾病保险进展和损失
原保监会于2012年发布《决定》号文,并于2013年正式启动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加大大病保险价格下调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同年,中国精算师协会颁发《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号。这为重大疾病保险定价和准备金估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后,大病保险产品创新进展迅速,赔付倍数、分级赔付、保额追偿等创新相继出现,产品价格按预定利率逐年降低。增加了。 2015年,原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保险机构规模快速增长、大病保险“供给侧”改革、居民大病保险需求不断增加,与原保监会相呼应。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凭借高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保费规模从2015年的10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904亿元。同期,重大疾病保险占健康险保费的比重也从37.8%上升至60%。
尽管重疾保险正迎来辉煌时刻,但多种因素也逐渐汇聚在一起,动摇重疾保险的根基。
另一方面,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提高了人们面对大病时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2013年,原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第《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号决定,将部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转入商业保险机构大病保险。使用这笔钱进行购买。同年,34家个人和财产保险公司获得大病保险销售资格。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号文,指出到2015年底,“大病保险覆盖全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人员,医疗负担减轻”。 “他问道。到2017年,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已经建立。
在供给层面,大病保险推出后,管理型健康保险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以百万富翁医疗保险为代表的补充医疗保险填补了大病保险的保障缺口,这使得其成为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强大的替代方案。对重大疾病保险的影响。 2016年,众安在线推出国内首个百万医疗保险“专属E生活”。与重大疾病保险不同,百万医疗保险是一种保费低、保障水平高、保障全面的消费保险保单。此外,百万医疗险借助互联网渠道,比医疗责任重大疾病保险更容易发展。保险保费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10亿元增至2020年的520亿元。
另外,随着重疾险、百万健康险等保险产品承保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尤其对重疾险相对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杠杆水平感到不满。
3
2021-2023年:健康险市场既激烈又冷淡。
2020年是医疗保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时医疗保险规模以2019年7066亿元为起点,以近30%的增速增长。 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号文,提出到2025年医疗保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
但随后的健康险市场却出现冰火两重天的迹象。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政策对健康保险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多个国家和监管政策文件都提到了健康保险的发展。健康保险的普及持续升温,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另一方面,医疗保险增速自2020年以来逐年下滑,从2019年的29.7%增长至2020年的15.7%,预计2021年起增速将降至个位数。 2023年增长率将分别为3.4%、2.4%和4.4%。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
与此同时,2016年诞生于深圳的重大疾病补充保险,自2020年起以“民惠险”之名传遍全球,发展迅速。惠民宝通过设定高免赔额、重点保障特大病种,具有产品价格低、保证金低、保障金额高的特点。
与重大疾病保险或数百万美元的医疗保险相比,庆民保险的全民福利更加明显,政府支持为中低收入人群、病人和老年人提供福利,填补了人们健康保障的空白。庆民保险在该地区的投保率已达到90%以上,形成了基本医疗保险、重病保险之外的第三层保障,并得到了政府、保险公司的支持,也收到了政府的要求。消费者。
但由于惠马宝的补偿条件相对严格、惠马宝产品设计标准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对惠马宝的支持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多个惠马宝产品在部分地区同时竞争。消费者对惠民宝缺乏信任,难以形成统一的产品认知,年轻人因长期未缴纳保险理赔而退出保险。但参保人平均年龄逐年上升,形成“死亡螺旋”,严重限制了惠民宝产品的发展。
4
新国十条与健康保险发展趋势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号文,“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完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态,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提高重大疾病保险覆盖面”。持续提供保险服务保障。”
《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金监局进一步表示,将出台商业健康保险配套政策文件,“明确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笔者认为,从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来看,医疗保险与医保制度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功能定位也将不明确,因此将向普惠和高端两个方向发展。疾病保险逐步被其他形式的保险替代,个人健康保险账户的开立有力支撑了医疗保险的发展,推动了健康保险结构的进一步演变。
首先,预计其国家福利政策性质将得到强化,最终将成为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个人成本的大病保险制度。惠民保在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资格将扩大到包括新公民、老年人和患有既往疾病的人。考虑到其商业特性和可持续性,惠民宝未来有望在医疗数据和医疗支付方面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但同时为会员提供全面的支持,可能会作为保险进行差异化。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和提高产品设计可行性来节省时间。
其次,百万健康险将继续保持商业性质,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保险,从而减轻健康险支付压力。当前我国医保基金运行呈现结构性供需错配。另一方面,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情况表明,职工医疗保险收入和支出充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情况令人满意。我的收入和开支都很紧张。 202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入16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基金支出1165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累计基金支出余额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支出金额263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倍。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569.71亿元,支出10457.65亿元,累计结余7663.7亿元,仅为上年支出的75%。另一方面,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水平与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023年,职工医保住院报销率为84.6%;赎回率为84.6%。如果考虑到城乡医疗水平的差异,两者报销金额的差异就更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民保、百万医保等中低价医保完善了医保支付功能,特别是对于超出居民医保支付水平的部分,将承担更多。一个角色的。
此外,日本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目前余额较大,截至2023年底累计余额为13954.21亿元。从家庭成员共享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角度来看,开立员工医疗保险计划是一个好办法,以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有效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减轻居民的负担。住院治疗,减轻城乡医保基金支付压力。
图:我国居民住院医疗保险缴费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三,随着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市场利率的下降,医疗保险领域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其储蓄价值也在下降。将会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储蓄保险的感觉,而重大疾病保险可能会成为一个历史术语。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