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杜寒风的两句歌词,是邢台人的共同心声。
4月16日,话剧《郭守敬》剧本研讨会。不久的将来,郭守敬这张名片,将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庆祝祖国70华诞献礼。
《郭守敬》剧本基本成熟
郭守敬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制订《授时历》,制造天文测量仪器,在西夏、大都治水,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卓越。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话剧《郭守敬》由宣传部组织策划实施,由邢台学院具体创作,是本市重点打造的文艺精品项目,并被列为省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剧本以郭守敬在“天文”、“水利”、“仪器制造”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核心展开剧情,展现了他在西夏治水、制造简仪、四海测验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与天灾、人祸进行艰苦卓绝斗争,为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剧本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把邢台厚重的优秀文化、独特的风土民情等内容进行适当呈现,对于宣传郭守敬、宣传邢台有着重大意义。
范玉琪曾主持筹建邢台郭守敬纪念馆,并任馆长。他说:“1984年纪念馆建成时,就盼着能有郭守敬的文艺作品。这个剧本,期盼了35年;这个剧本,也是郭守敬形象走上戏剧影视舞台的开端。”
《郭守敬》将搬上话剧舞台
郭守敬是邢台市打造多年的一张城市名片,邢台市最响亮的宣传口号就是“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然而,由于郭守敬是科学巨匠,专业性太强,戏剧影视艺术作品表现起来难度极大,目前还没有一部表现郭守敬艺术形象的戏剧影视作品。
为向祖国70华诞献礼,在剧本基本成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修改准备,本市决定将这一剧本搬上舞台,让“郭守敬”深入人心、让“邢台行”深入人心。
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与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杜寒风,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原重点剧目办公室、国家一级编剧刘兴会,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惠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重点剧目办公室麻立哲,著名表演艺术家郭法曾、何玲及本市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从人物塑造、剧情编排、舞台表现等方面积极献言献策、传经送宝,为剧本的修改提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研讨会后,剧本将进一步打磨,争取在建国70华诞前举行公演。(记者 麻国栋)
《郑州简史》节选 郭守敬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七十七
《授时历》——郭守敬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1276年,由精通易学的许衡为主编,由王恂历数,与郭守敬、杨恭懿4人共同编撰新时历。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元军攻占广东台山,历时152年的南宋彻底灭亡,元统一中国。元于大都(今北京)设司天台,另在国内分设东西南北中五处天文台。三月,派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亲赴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经洛阳天地之中,直至南海,进行督造天文台设施,并测验晷(guǐ)影。今登封告成镇观星台,即元代郭守敬督造的中部天文台。明朝时后人在台上增建二小屋以观星,始被称为“观星台”。
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由许衡、王恂、郭守敬主持修订的新历法成,定名为“授时历”,本年颁布全国实行。该历法在我国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年,王恂去世。1281年,许衡病卒。郭守敬挑起新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用表等最后定稿的重担,成为编撰新历全程的功臣。是年,《授时历》颁行天下,取代使用700多年的《大明历》。《授时历》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精度相当于300多年后采用的罗马公历。记述至此,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原始的工具,何以能计算的如此精确!
《元史·郭守敬传》载,在建天文台时,还在全国设有观测站27所,派监侯官14员,分头前往观察,属于较小的天文设施,均毁于战乱,今皆不存。元世祖年间,大科学家郭守敬革新天文仪器,把浑仪改装成“简仪”,创制“景符”,奏进10余件天文仪器,并向皇帝讲解时历。从上午讲到下午,忽必烈听得很仔细,毫无倦意。元世祖诏命郭守敬主持改治新历。
嵩山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的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由郭守敬创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建筑物之一。观星台为青砖石结构建筑,台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是为“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台高9.46米,带小屋高12.62米。台底宽16米有余。台身北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收缩的台顶各边砌为女墙,台顶两端小屋间,由台底到台顶,有凹槽的“高表”。凹槽正北是36块青石铺的石圭(俗称量天尺),长31.19米。整个建筑面积不大,但布局严谨、合理,庄严、美观、大方。观星台前后院落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影台、大殿、观星台、螽斯殿七进。观星台南20米处,存有723年,唐开元十一年,由唐代天文学家南宫说刻立纪念石表一座,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台”五字。表高196.5厘米,约为唐小尺8尺,表下石座上面北沿6.6-37厘米,切近唐小尺1.5尺,在规制上与《周礼》所载土圭测景说相近。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反映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研究天文史和建筑史有重要价值。中,观星台被日军飞机作为军事目标轰炸,所幸未能击中。1961年3月4日,登封观星台即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守敬,字若思,1231年生于河北邢台,元代天文家、水利家、数学家。1316年,86岁去世。邢台郭守敬纪念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什刹海西海北岸汇通祠。
议论文作文素材(十三)观察
查尔斯·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观察,发现了不同岛屿上生物的显著差异,这些观察为他后来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达尔文的观察不仅局限于物种的形态,更深入到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性,这一观察力的展现,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对生物学乃至整个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通过对放射性现象的细致观察,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的观察力不仅体现在对实验数据的敏锐捕捉,更在于她对未知现象的持续探索,这一观察力的展现,不仅推动了放射性物理学的发展,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性的治疗手段。
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通过自制望远镜对夜空的观察,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表面的山峦和坑洞、太阳黑子等,这些观察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天文学观念,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展示了观察在科学发现中的关键作用。
约翰·斯诺,英国医生,通过细致观察伦敦霍乱的分布,发现了霍乱与水源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了“水源传播理论”。斯诺的观察不仅帮助控制了当时的霍乱,更推动了公共卫生学的发展,展示了观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马克·吐温,美国著名作家,以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犀利讽刺而闻名。他的作品如《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不仅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更通过对美国社会的观察,提出了对种族、阶级等社会问题的思考,展示了观察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批评中的力量。
爱德华·威尔逊,美国生物学家,被誉为“现代生物多样性”。威尔逊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观察,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热点”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推动了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发展,更激发了全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罗伯特·胡克,英国科学家,通过自制显微镜对软木塞切片的观察,首次描述了细胞结构,尽管他观察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但这一发现开启了细胞学的研究,展示了观察在微观世界探索中的重要性。
亚历山大·弗莱明,苏格兰细菌学家,通过一次偶然的观察,发现了青霉素的抗菌作用。1928年,弗莱明注意到实验室培养皿中一种霉菌周围的细菌无法生长,这一观察最终导致了青霉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抗生素领域,挽救了无数生命,展示了偶然观察在重大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玛格丽特·米德,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以对不同文化的细致观察而闻名。她的研究,如对萨摩亚青少年行为的观察,挑战了当时普遍接受的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展示了观察在理解人类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中的重要性。
亨利·大卫·梭罗,美国作家和哲学家,通过在瓦尔登湖边的两年观察生活,写下了《瓦尔登湖》这部自然哲学的经典之作。梭罗的观察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更深入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展示了观察在个人反思和哲学思考中的价值。
艾萨克·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通过对苹果落地现象的观察,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这一观察最终导致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展示了观察在物理学和数学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玛丽·雪莱,英国作家,以其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而闻名,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鼻祖。雪莱通过观察当时科学界的和道德问题,尤其是关于创造生命的可能性,创作了这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小说,展示了观察在文学创作和对社会问题思考中的作用。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两位生物学家,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的观察,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观察不仅揭示了遗传信息的存储方式,更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展示了观察在揭示生命奥秘中的作用。
罗伯特·卡帕,著名战地摄影师,以其在二战期间的摄影作品而闻名。卡帕的观察不仅捕捉了的残酷,更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新闻摄影和战地报道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了观察在记录历史和传达中的作用。
詹姆斯·库克,英国航海家和探险家,以其对太平洋的多次探险而闻名。库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更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他对新、海洋生态和土著文化的详细记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展示了观察在地理发现和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艾尔弗雷德·韦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图和岩石分布的观察,提出了漂移理论。尽管这一理论在其时代受到质疑,但后来的科学研究证实了韦格纳的观察,展示了观察在提出科学假设和挑战传统观念中的作用。
约翰·斯图尔特·米勒,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在实验室中对原始地球环境的模拟观察,进行了著名的米勒-尤里实验,证明了有机分子在无生命条件下可以合成,这一观察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展示了观察在科学实验和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罗莎·帕克斯,美国民权运动的标志性人物,她对种族隔离政策的反抗,源自对不公现象的深刻观察。帕克斯的行动不仅挑战了种族歧视的法律,更激发了全美范围内的民权运动,展示了观察在推动社会正义和斗争中的力量。
路易·巴斯德,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微生物在发酵和疾病传播中的作用,这一观察不仅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更奠定了和抗菌治疗的基础,展示了观察在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价值。
艾伯特·爱因斯坦,理论物理学家,通过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观察不仅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更引领了物理学的,展示了观察在理论物理和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性。
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通过对放射性现象的细致观察,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和镭。居里的观察不仅推动了放射性物理学的发展,更开创了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展示了观察在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作用。
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通过敏锐观察力改变历史进程或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杰出人物。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观察力典范,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培养和运用观察力。
- 事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探测仪器。他通过观察地震发生时的地面震动和方向,设计出了能指示地震方位的仪器,这一创举极大动了地震学的发展。
- 事例: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时,亲自到野外观察各种草药,详细记录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他的观察不仅基于文献研究,更结合了实地考察,使《本草纲目》成为一部集观察、实验与文献于一体的医学巨著。
- 事例:郭守敬主持修订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之一。他通过精确的天文观测,改进了历法计算方法,使得《授时历》的精确度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对后世的历法修订产生了深远影响。
- 事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许多科学观察和发现,如磁偏角的首次记录、石油的使用、活字印刷技术的改进等。他的观察和记录不仅展现了当时科学技术的成就,也体现了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事例:王祯编著的《农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他通过实地观察,总结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事例: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是一系列伟大的航海探险,也是对海洋和异域文化的深入观察。他的航海日记详细记录了所到之处的地理、人文和自然景观,这些观察为后世的地理学、海洋学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
观察是智慧的眼睛,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曾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以下是关于观察的一些启发性名言,它们不仅展示了观察的力量,也鼓励我们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用户评论
郭守敬真是个人才!能把简仪改得更好真的不容易。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跟宋朝那位大儒,也姓郭的,是同一个吗?都很牛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简仪是谁?听起来好复杂的操作工具的样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国修订?这事儿真不简单,要协调很多地方才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是现在还能修订一下这个简仪,说不定能省很多力气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用的东西,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看看现在的手机哪有那么厚实。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郭守敬还主持过哪些重大项目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希望现在的人也能像他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简仪看起来好复杂啊,需要啥样的人才能修订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上一共有几代郭守敬啊?我怎么感觉名字耳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修订简仪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呢?能告诉我一下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简单说下,简仪是干什么用的呀?有点好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很大,郭守敬真是厉害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一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肯定更进一步了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历史人物的好榜样,希望能有更多人像他一样尽心尽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是现在能修订一下简仪,会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简仪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文物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郭守敬的贡献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和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上的很多事情都让我感到奇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