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锦辉
对于中国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来说,十年绝对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很少有互联网公司能够生存超过十年。而且,很多公司在短短两三年内就达到了顶峰。不到一年就消失了。
作为PC时代的“三座大山”之一,BAT即使在移动时代也继续占据重大优势。回顾2013年到2023年这10年,我们在各个关键细分领域看到了众多中小巨头的崛起,但除了字节跳动之外,很少有玩家能够撼动BAT的王者统治。但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和腾讯仍然很强大,百度则落后。
如果我们站在10年后的今天,回顾10年前BAT各自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10年前,百度和阿里巴巴陷入了变革和流动性,甚至可以看到。他们掌控着微信,腾讯却保持冷静。十年后,AGI(通用人工智能)浪潮即将到来。百度和阿里巴巴会率先发起进攻,但速度上没有绝对的对错,谁会跟风呢?下一个十年,你能赢得大模特之战并取得胜利吗?
百度十年
2013年,百度主要打的是两场战役。一是搜索,二是移动转型。前者的强劲竞争对手是360,它在发布第一周就夺走了10%的市场份额。后者,即百度高管,将应用商店视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门户。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好在当时360手机助手正值巅峰,百度只能选择与360正面对抗,只能赢不能输。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7月,百度斥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这是当时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91无线最重要的资产是91助手、Android Market以及百度自家的百度手机助手,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应用分发平台。一个月后,百度发布了一款轻量级应用,无需下载,搜索后即可使用。
其实轻量级应用就是小程序的雏形或者前身,不得不佩服百度的前瞻性思维。但由于Lite应用团队话语权不足,用户体验不佳,Lite应用最终被关停,小程序目前由微信领头,百度只是跟随者。当然,轻量级应用的失败并不妨碍百度赢得应用分发之战。然而,百度在移动时代提供的想象空间仍然非常有限。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2017年一针见血地指出,回顾过去,应用商店、PC、传统搜索引擎业务都是转型的战场。无论是百度收购91无线,还是华米OV联合推出快应用,都无法靠自己打造护城河。此后,百度改变移动转型思路,回归内容分发本源,聚焦搜索+信息流,全力将百度手机App做大做强。日常活动稳步增加,移动业务收入也超过了日常活动。这真正代表了Transform mobile 的成功。
2023年百度将大幅降低应用分发权重,AI(人工智能)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关键词,将包括移动生态、百度智能云、自动驾驶、智能音箱等,其表现在不粗俗。例如,小度将在2022年成为中国智能音箱和智能屏出货量第一。今年一季度,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增长6%至166亿元,骆博快跑确立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商地位,百度智能云首次扭亏为盈。
当然,百度AI布局的一大里程碑是3月份发布的大模型文心一言,让百度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我看来,文心一言最大的想象空间在于充分融入百度的业务,利用自身的能力为企业和消费者重塑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对于企业端来说,大模型引发的AI再造行业趋势势不可挡,而文信千帆大模型平台已经开始内测,这给百度智能云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10年蚂蚁
2013年阿里巴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马云5月辞去阿里巴巴CEO职务,由“消防队长”陆乔石接任,二是阿里巴巴All in Mobile,全员推动交流对抗微信。当时阿里巴巴在PC电商时代已经达到了发展巅峰,但移动时代缺乏顶级产品让阿里巴巴一度非常着急,马云也坐不住了。 't。
2013年3月,马云公开表示,“当我看到微信时,我很紧张,但紧张是正常的,紧张促进社会进步。”七个月后,他宣布自己是阿里巴巴的一员。其内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要求员工成为促销产品的推销员,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你在无线领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你就别考虑上市!”。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全体员工,努力推广来帆,但来帆还是无法与微信竞争,甚至丁磊还直接给我打了负分,导致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
事实上,交易所失败的原因并不奇怪。这意味着迁移用户社交关系链的成本非常高。这也是腾讯在社交领域不败神话的核心秘密。当时,微信拥有6亿用户和1亿日活跃用户,成为全民社交应用。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宝贵资产。在我看来,阿里巴巴将老黄视为移动转型的先行者,但与痴迷于应用分发的百度一样,焦虑导致仓促就医和频繁晕倒。
随后,在张勇先生的带领下,阿里巴巴重新聚焦电商主业,以手机淘宝为主阵地,以用户需求和习惯为主要视角,提供创新多样的玩法,实现了对电商的支持。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它已经成为日活过亿的航母级应用。这是阿里巴巴打赢移动转型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张勇出任阿里巴巴CEO的重要成果。
2023年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移动时代的新常态,但毫无疑问,他们出于危机感正试图照常接受改变,而最大的改变将是宣布“1+6+N” ”在股东大会上。这可能是组织变革开始的公告。 3月底:“1”为阿里巴巴全控股集团,“6”为阿里云智能、淘宝天商城商务、本地生活、菜鸟、国际电商、大娱乐六大事业群。 观点。 “N”指阿里巴巴旗下其他运营公司(包括阿里健康、高新零售、印太商业、盒马鲜生、夸克等)。
作为此举的一部分,张勇将于9月10日卸任阿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接替者将由阿里元老蔡崇信和吴永明接任。事实上,无论是历史性的分拆,还是阿里巴巴的管理层变动,一切都与马云退居幕后有关。在我看来,马云呼吁淘宝集团回归淘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张勇继续力推天猫的反驳。他过于强调改善消费,无形中支持了拼多多的低价起家。随着他在课堂市场上的成功不断增长,张英也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
10世纪十年
与百度、阿里巴巴相比,腾讯在2013年就拿到了第一张移动互联网门票——微信,因此可以自信、从容地部署。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2013年腾讯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发生了两件大事,为“万物互联”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个大事件是2013年8月微信支付的推出。这一事件在当时看来平淡无奇,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加速普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第二件大事是2013年9月腾讯战略投资搜狗。 4.48亿美元打包搜狗+搜搜不仅是为了抵御360在搜索领域的猛烈攻势,也是为了发展腾讯的交友方式,从金融投资演变为融资相关资产手段升级。用马化腾的话说,你的一半生命掌握在环保伙伴手中,腾讯为他们赋能。 2014年3月,腾讯与京东也在电子商务领域展开合作。
我相信,我们与搜狗的合作体现了腾讯日益开放的态度,也进一步夯实了我们开放的平台基础。基础越强,腾讯的“朋友圈”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腾讯的投资明显加速。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连续投资了滴滴、大众点评、京东、四维图新、58同城。这是因为腾讯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我们专注于创建连接人员、服务和设备的连接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交沟通的优势。
我不确定你是否注意到,但与通过直接收购进行全方位投资的阿里巴巴不同,腾讯通常不寻求控制权,主要专注于财务和战略投资。近年来,腾讯频繁采取借力资本力量的动作,而投资是最重要的背景,甚至是争夺未来的传统手段。这意味着资本的战略地位相当于交通的战略地位,构成了腾讯的核心能力。
也就是说,腾讯正在形成“主业+投资”的双轮发展模式。 2023年,月均活跃量超过13亿的微信对于腾讯来说依然重要,直接或间接带动腾讯三大主营业务:游戏、广告、金融科技、企业业务的复苏。公司一季度总营收1500亿元,同比增长11%。腾讯从PC时代一路胜出到移动时代,但其微信和QQ这两张王牌还只是冰山一角。谨慎的公司治理和对行业趋势的准确理解是其成功的核心。
坦白说,腾讯的商业风格一向是稳扎稳打。以目前行业大模型热潮为例,面对这个百年一遇的机会,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占据空间,或者向资本讲故事,或者展示我所热衷的半成品。我做什么。但腾讯却埋头研发,想着对底层算法、算力、数据的改进,努力落地场景。 “我觉得现在很多公司都太急躁了,想方设法抬高股价。我们公司从来没有采取这种风格。”马化腾说。
结论
过去十年,腾讯比百度、阿里巴巴更快地完成了移动化转型,在微信的支持下突飞猛进。走了弯路,百度和阿里巴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了移动时代的核心竞争优势。毫无疑问,大车型将是BAT未来10年不容输的一场重要战役,而如何将其与自身业务、热门行业融合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问题在于谁能获胜。长距离比赛可能会决定BAT排名的波动,你更喜欢谁呢?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